子洲法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网络一体化 多窗口 一站式
本报通讯员钟鹏程
“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是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司改举措,子洲法院开拓创新,建立了一体化、多窗口、一站式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统筹设计 精准施策
党组将“一站式”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改革基石、提振改革信心,落实任务书,切实增强做好“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党组一班人出谋划策、内外协调、建章立制、精准施策,为“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确定了时间表、绘出了路线图。
充实人员 升级窗口
坚持人员装备向诉服倾斜,院党组精准调整3名员额法官、选调6名书记员,充实诉讼服务中心,确定了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原有立案大厅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增设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诉调对接等窗口。大厅设置导诉台,配备了专门的诉讼引导员。设置当事人休息区,当事人可以喝水读报、查阅法律资料。丰富墙体文化,充实各种诉讼制度、便民二维码,便于来诉群众了解法律知识,下载打印所需要的诉讼材料。在二楼门厅处增设诉讼服务中心窗口,打造“一站式”送达保全、速裁中心。丰富了诉讼服务中心诉讼引导、诉调对接、审判辅助、信访接待等多项功能,满足当事人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实现功能全覆盖,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小场所发挥大作用。
明确责任 岗位清晰
诉讼服务中心成立后,该院突出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主要负责立案、送达、保全、速裁、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对外委托、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工作。
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专门组建了由员额法官负责和书记员、辅助人员配合的立案审查组、保全送达组、速裁司法确认组等,做到了诉讼材料有人收、咨询电话有人接、来诉群众有人引、诉讼案件有人查,为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指尖”诉讼服务。
同时,加强“一站式”建设质效评估工作,由一名员额法官带领两名书记员,紧扣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四个环节,瞄准质效评估指标体系,对照74项具体指标逐一梳理,根据内容要求,加班加点,精准发力,在全省法院“周通报、月评比”活动中,该院诉服各项指标从后进位次提升到了榆林市第二名。
横向联动 多元解纷
学习借鉴浙江省“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多元解纷经验,转变“法院冲在解决纠纷第一线”的旧观念,形成“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新认识。
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积极参与和推动与司法局、妇联、关工办、社区、价格评估等部门联动机制,汇集多部门解决纠纷,自愿搭建线上线下解决纠纷平台。司法局选派2名司法调解员驻院开展调解工作。
诉服中心围绕社会治理目标,案件立案后,主动进行替代性司法,适宜进行调解的案件,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分流至调解机构。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了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诉服中心充分发挥了“一站式”和“分流阀”作用,构建了“一网解纷”新格局。
纵向延伸 服务基层
子洲法院大力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提出了“小法庭、大平安”的创建目标,将诉讼服务向基层延伸,形成了“12345”工作方法:1条主线是指“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2个坚持是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司法为民”;3大机制是指“民间纠纷通报机制、信访合力化解机制、纠纷化解激励机制”;4项举措是指一镇一“驿站”即法庭辖区在每个乡镇设立“枫桥调解驿站”,一庭一“中心”即法庭设立枫桥调解中心,一月一“指导”即择乡镇每月指导调解一次,一村一“法官”即法庭辖区在各乡镇村确定一名法官联络调解;5种方法是纵向网格式、横向联调式、云端网络式、前沿指导式、一站服务式。形成了以诉服中心为“点”、人民法庭为“面”的立体式服务网络,将“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与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为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雪通讯员宜杨)8月12日至13日,子长市政协副主席杨明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中药材开发中心相关人员等,考察子长...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