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显情怀 从心出发传温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纪实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与董家鸿院士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医院护士与小患者深情拥抱。
“改善医疗服务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让医患双方均获益,实现医患友好,从而携手战胜疾病,守护健康。”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袁魁昌看来,“医疗卫生行业有别于普通服务行业,在考虑百姓就医感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入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感受和治疗结果,这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改善医疗服务持续深入推进的着力点。”
近年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山大二院”)凝心聚力,锐意革新,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发展迅猛。在增强医院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提升医院软实力,深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通过学科建设、协同合作,进一步攻关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技术,将科学规范的技术服务延伸至基层,让更多百姓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这其中,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平台与医联体、对口帮扶等制度、机制相结合,可以将先进的适宜技术、健康管理模式更快地传输给基层医务人员,促进以技术为核心的优质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切切实实提升了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
依托高效医联体
使患者享受“双向就诊”的便利
聊城女婴朵朵(化名)在出生两天时,经历了一场严峻的生命考验,作为一个新生儿肠坏死患者,她刚出生仅一天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胎粪性肠梗阻,被紧急送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经过手术治疗,孩子恢复良好。这成为该院手术年龄最小的患者。
“这样的新生儿手术,在几年前通常会转到济南的三甲医院来做。如今,当地医院经过山大二院的帮扶、带教,新生儿科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完全具备了开展此类手术的能力,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降低了病人家庭护理的难度。”山大二院医务部主任王若义如是说。
其实,山大二院帮扶的基层医院远不止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这一家。三年来,通过帮扶带教“互联网+远程医疗”等方式,在山大二院专家团队强有力的支持下,泰安市东平县人民医院、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等已成功开展早期胃癌筛查、消化内镜手术、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手术,切切实实实现了基层群众“大病不出县”的承诺。为响应国家卫健委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要求,山大二院从2015年开始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已通过免费送医疗设备、专家带教到基层等方式,与41家县级医院、基层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以基层医院为根基,以县级医院为中端,以省级医院为顶端的“1+1+ 1”的三级诊疗服务格局已全面建成。
9月18日,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因肠梗阻术后窒息被紧急转诊到山大二院救治。经过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已脱离生命危险。
类似情况在山大二院院间转运救治病人中并不罕见。山大二院承担着对口帮扶5家贫困县的县级医院,经常会遇到当地医院救治不了的危重病人被紧急转院的情况,医院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不仅承担着帮扶带教的任务,更践行着大病上转、疑难危重救治的使命。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传新告诉记者,“我们以保障群众健康为根本宗旨,在做好院内医疗服务的同时,注重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加强与基层医疗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不断健全双向转诊制度,规范转诊前、转诊中、转诊后服务,将多样化的卫生服务方式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实现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构建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医疗诊治格局,打造高效医联体,使基层患者享受‘双向就诊\’的便利。”引入移动卒中单元
提高危急重症的诊治水平
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是反映一个医院医疗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今年4月,山东省卫计委出台的《关于开展“六大中心”完善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体系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提出,将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创伤、胸痛、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癌症等六大中心建设。今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中也明确表示,要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加强国家心血管、急危重症、呼吸、肿瘤4大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一体化中心规划建设,完善心脑血管急症30分钟救治圈。
作为新版等级评审标准颁布以来全国第一家通过现场评审的三甲医院,山大二院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为了进一步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山大二院又投资1500万元购入了一台移动卒中单元,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亮相,届时山大二院将成为全国第三家、山东省第一家配备移动卒中单元的医院。
今年8月,山大二院建立了董家鸿院士工作站暨清华大学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分中心。未来,董家鸿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将在山大二院开设院士团队专家门诊,针对肝胆方面疑难疾病,为山东患者提供权威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将以精准肝胆胰外科手术为特色,提升山大二院肝胆外科诊疗水平。
据悉,山大二院近年来积极开展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一方面通过派驻专家、手术指导、教学查房、免费培训进修医生、学术交流等措施,切实提升基层合作医院的服务能力,打造当地重点学科,缩小与上级医院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双向转诊,疑难危重患者由基层转上来,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转至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为实现分级诊疗、构建医联体及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从心出发
打造一家“有温度的医院”
对于医学来说,服务与技术同等重要,而且服务水平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感知,同样的医疗技术,可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因服务差而“减值”。
山大二院儿内三科住着一位5岁的患
者浩浩(化名),他来自菏泽,患有非
常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儿内三科
的副护士长周伟摸清了浩浩
的家庭情况,母亲智障、父亲务农,只有年迈的爷爷照顾他,经济条件十分拮
据。周伟和主管医生王
育龙共同商量给浩浩制
定“特殊食谱”。在这里,小浩浩第一次吃到了鱼肉,第一次见到了海虾,第一次喝到了牛奶。
今年中秋节前,浩浩痊愈出院。出院的第二天,爷爷打来电话告诉周伟,浩浩穿上医生护士们给买的新衣服,在家里连蹦带跳,家里很长时间没这么热闹了,这是久违的幸福,也是山大二院带给他们爷孙的温暖。
2016年6月30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与对口帮扶子洲县人民医院进行签约,山大二院每年派出五名专家入驻子洲县医院,并采取“一年一轮换,一帮帮五年”的形式,帮扶持续到2020年。
2017年10月15日,心血管内科医生张娟作为医院援陕西子洲第二批医疗队员,开展为期一年的援建工作,此前,她从未离开6岁的儿子超过3天。
今年3月14日,是张娟唯一一次请假从子洲赶回济南,因为儿子高烧40摄氏度7天未退,已经住进了儿科病房。儿子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妈妈,你不要再走了好吗?”5天后,儿子痊愈,她趁儿子熟睡时,悄悄返回了子洲。
山大二院的医护团队凭借“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一次次感动着无数的患者和家人,他们让“有温度的医院”逐渐成为山大二院响亮的品牌。(图/文 本报记者 杨晨 通讯员 张静)
新闻推荐
张梅:笔名群山,生于一九六四年三月,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书协会员,延安市书协会员,延安圣地书画院副院长。她当过农民,做过裁缝...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