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保护文化 从子洲县文化生态保护说起

榆林日报 2018-07-12 01:14 大字

高润梅

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规划、挖掘子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陕北文化展示、推广以及精品项目对外交流,建立陕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对具有生产属性的陕北文化项目合理利用、不断发展。

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群众有保护、传承文化的权力。保护区的建设,密切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持续发展。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保护优质文化基因,为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采取项目与传承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与全面、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整体性保护策略,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将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系统中来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采取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财政投人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等多种保护方式。

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绵绵瓜瓞、生生不息,历代民众发挥着延续和再生的决定性作用。充分依靠群众的自发力量,提高群众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做好保护工作。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保护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展区域合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文化遗产保护要纳入相关属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之中,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衔接。

陕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陕北文化,也孕育了个性坚强的陕北人。陕北文化生态圈从独立性、完整性、层级性方面来看,在中华文化演进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陕北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等。

新闻推荐

子洲县成立首个瓜农协会

本报通讯员高特报道6月30日,子洲县首个瓜农协会在该县马蹄沟镇栗家沟村成立。目前已有30余名瓜农加入该协会。今年三月份,...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