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以来,渭南市临渭区始终将教育脱贫作为脱贫助困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四合四联三帮三跟进”的“4433”工作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学生全部上学和贫困学生无缝资助
临渭区教育局组织城区学生到农村学校开展帮扶联谊活动。
临渭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细化动作训练。
临渭区教育局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送教活动。
临渭区教育局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优秀高中毕业生。
临渭区教育系统2016年关爱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暖冬行动”启动仪式。
临渭区教育局为帮扶村和学校捐赠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设备。
修葺一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操场、干净整洁的食堂……走在临渭区丰原镇阿干小学的校园里,现代化的学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很难将它与一所村级小学联系起来。阿干小学校长雷平静告诉笔者,这所学校不仅硬件和城区学校一样完备,在师资上也有城区名校扶持,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城里学生差距越来越小。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临渭区聚集教育系统全力,坚持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校就读与送教上门、国家资助与区级资助、党员教师爱心帮扶与社会力量爱心帮扶相结合,联村联户联校联生帮扶,对贫困村学校帮建设、帮师资、帮发展,对贫困学生帮学业、帮生活、帮志向,跟进已脱贫家庭、跟进已脱贫家庭的学生继续给予扶持,跟进不上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内容的“4433”机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温暖每一户家庭、教好每一位学生,提高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无缝资助:贫困生资助实现全覆盖
“学校不仅免除了我娃的学杂费,在校住宿也不要钱,每学期还给625元补助,孩子上学基本不花钱。”家住临渭区丰原镇阿杆村贫困户吝万民女儿今年到镇上读初一,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从孩子上小学以来一直享受着政府各种资助政策。
针对学前一年教育,临渭区对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后,对每一名贫困学生按最高档次给予资助;对贫困家庭职业学校在校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还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帮助办理生源地贷款。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精准脱贫是关键。目前我区出台了教育脱贫实施方案,按照资助政策覆盖、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提升、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重点任务,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
临渭区还建起具有特色的“国家政策资助脱贫、区级教育扶持脱贫、党员教师爱心扶贫”的三级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到大学“一条龙”全覆盖,学生上学全资助。
今年上半年,临渭区共资助575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18.425万元,为普通高中免除529名在校建档立卡住宿生住宿费16.6万元,学校为5273名建档立卡学生补助伙食费89.2万元,党员教师、社会爱心力量捐赠建档立卡学生1536人次18.3万元。
送教上门: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
家住临渭区阳郭镇柳沟村的小珂今年15岁,是一名急重度脑瘫儿童,并伴随严重的语言障碍,指令意识差,无法与人沟通,日常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家庭贫困,虽然短暂的上过几天特殊学校,但最后还是回到了村里。临渭区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以来,了解到小珂家的实际情况后,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他量身定制了送教上门活动,对小珂提高认知和自理方面进行训练,让他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临渭区在教育脱贫中始终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把提升特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纳入教育脱贫。为此,临渭区组织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残障等特殊情况儿童逐一入户摸排调查,针对无条件无能力入校就学的儿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将全校老师分成五组,每周定期开展送学上门,及时了解特殊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涵盖文化课教学、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同时针对家长提出的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开展“家长课堂”,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特殊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为加强控辍保学,临渭区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义务教育强制规定,形成适龄儿童、少年必须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共识。临渭区还建立区镇村控辍网络,加大督查,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障、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机制,进行动态监测、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为建档立卡学生提供义务教育保障,保证不因贫困而辍学。
“四联三帮”:把帮扶送到每一个贫困学生心里
一排老旧的平房、几间破旧的教室、一个泥泞的操场,提到曾经的阿干小学,很多当地村民皱起了眉头,这个服务周边好几个村的学校一度因为教学设施破旧、师资力量缺乏而面临“倒闭”的困境,很多稍有条件的家长都将孩子送到镇上或者区上的学校,而对于贫困群众而言无疑加重负担,更有让孩子面临失学的危险。2016年,临渭区投资430多万元为阿干小学盖了教学楼、硬化了操场、添置了教学用具等硬件,引进新教师,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力量增强,留住了当地学生,也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田红艳是临渭区南塘小学一名教师,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她被选派到丰原镇九年制学校支教,平时除了正常代课,她还肩负着帮扶班上贫困学生家庭的责任,在给贫困孩子辅导功课的同时,还经常到学生家里嘘寒问暖,及时掌握贫困家庭的情况。
而在临渭区,每一个在校贫困生都有专门的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体系,每一所城区学校都帮扶几所贫困村和落后学校,辖区各学校在集中扶贫日对帮扶村及附近村学生进行免费学业辅导、特长培养和心理健康、励志感恩教育,通过联村联户联校联生帮扶,实现帮学业、帮生活、帮志向。此外,临渭区还跟进已脱贫家庭,随时掌握发展情况,跟进已脱贫家庭的学生继续给予扶持,跟进已毕业不上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帮扶学生就业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学生帮扶,从今年9月起临渭区与中国人寿渭南支公司为建档立卡学生投保健康保障保险,连续3年为区内5700余名学生提供每人2万元的综合保险赔付保障,总额度达1.15亿元,避免贫困学生因“意外事故、病难灾祸”等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
不仅如此,临渭区还发挥自身教育经验承担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扶贫任务,与榆林市子洲县结成帮扶对子,参与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课堂教学“新常态、大视导”教育扶贫活动,深入子洲县教学一线,了解当地教育教学情况,对当地教研部门、学校进行指导,将教育帮扶送到贫困薄弱县。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临渭区累计派出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农村学校272名,农村走教教师210名。这些支教教师中有省级教学能手16名、市级21名,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42名。临渭区还优先将新招聘教师派给贫困村学校,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师资短缺等难题,整体提高了贫困村教师教学水平。
汇聚力量:各方发力助推教育脱贫
“感谢学校组织的教育支援帮扶活动,不仅让我有了实践的机会,也让我们村上100多名学生过了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暑假生活。”苏婷是临渭区丰原镇阿杆村一名大学生,今年暑假参加了南塘小学组织的帮扶贫困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后给南塘小学写了一封感谢信。作为临渭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校,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南塘小学为8所成员学校送教优质课40余节、专题培训和报告10余场次,累计投入经费共计20.19万元改善成员学校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软实力”,临渭区实施城区优秀教师支持农村薄弱学校计划,挑选城区教师走教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工作,这些支教教师既承担帮扶薄弱学校教学提升的任务,也将城区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带到农村学校,有效提升了贫困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临渭区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中考生在中考成绩总分基础上加10分选报高中志愿。今年,临渭区有345名符合规定的学生享受了加分政策。
精准脱贫,教育先行,教育脱贫,育人为本。在临渭区看来,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而强校带弱校也是教育脱贫帮扶的具体体现。为此临渭区提出要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为契机,加快贫困村薄弱学校、公办园、普惠园等建设,确保贫困村孩子就近上学、上好学。2016年4月,临渭区出台《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组建4个学前、11个小学、7个初中、2个高中学校发展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以教育教学帮扶推动教育脱贫,让每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改善办学条件上,2017年临渭区计划实施“全改”学校23所,总投资约5000万元,上半年已有5所学校项目完成,6所学校项目主体在建,12所学校项目完成招投标即日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2100万元。
“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就能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介绍,为确保教育脱贫见实效,临渭区教育局在教育脱贫中依靠督查考评机制,相继开展了资助审查、教育脱贫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等工作,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举报,不断查漏补缺,随时更正补进,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公平公正实施。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吴嘎报道9月5日,307国道子洲过境线吴家沟隧道贯通,这是子洲县首条公路隧道,全长788米,宽10米,按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标准建设,该隧道的贯通将有力地推动过境线工程的整体建设进度。307国道子...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