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借钱建留守儿童学校 马维帅入围“中国好人榜”

华商报 2015-09-09 17:13 大字

马维帅创办的马塔留守儿童学校

华商报讯(记者 张云飞)63岁的马维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却是大山里的农民校长。23年来,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他不惜倾家荡产、高息贷款创办了马塔留守儿童学校。9月份,马维帅以他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举动感动了不少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名单,为榆林好人投票,传播正能量。

不顾家人反对 四处借钱 他在穷山沟办起小学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位于子洲县周硷镇惠家砭村马塔自然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生活十分贫困。1992年,惠家砭村唯一一所公办小学因多方面原因停办,全村90多个孩子暂时面临上学难问题,家长们急得团团转。

马维帅大字不识一个,却被这样的困境所打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没有文化,不愿再看到孩子们重蹈覆辙,我就腾出自家几孔窑洞当教室。”马维帅说,教室有了,他又东奔西走聘请了临时代课教师,就这样马塔小学诞生了,孩子们开始在这里上学。

后来,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马维帅自筹资金修建了8孔窑洞,并购置了新的桌椅板凳。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他白天种地、当石匠,晚上出去放羊,不但将自己微薄的积蓄全部花光,甚至还把妻子喂猪养羊、儿女打工赚的钱也搭了进去,但仍然难以维系。

无奈,马维帅背着家人开始在外借钱,几乎向所有的村民都借了个遍,最后到底背了多少债连他自己都搞不清了。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很不理解,家人更是一致反对,妻子不堪忍受,甚至服老鼠药以死相逼。即便这样,马维帅的办学热情也没有丝毫减退。

希望政府部门接管学校 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23年中,马维帅不为名利,勤勤恳恳。有的孩子头发长了他给理;患病了他背着、陪着去看医生;被褥尿湿他给晒;肠胃不好,大便拉在了裤子上他给换洗。夏天他给孩子们熬绿豆粥解暑;冬天他为孩子们烘烤湿了的衣服、鞋袜;晚上他与尿床孩子同睡一个炕,半夜里叫孩子排尿。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找乡镇部门想办法筹集资金盖餐厅、修宿舍、建浴室。他把自家地里的粮食、蔬菜全部用在了学生伙食上;自掏腰包购被褥给学生;请工人凿山修路、修桥,方便学生家长接送孩子。

现在,马维帅的学校越办越大,教学、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全县也远近闻名。“现在学校有19名教职工,230多名学生,解决了周边乡镇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也连年上升。”马维帅说,在2009年上学期全县三年级质量评估中,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名列全县二星级学校总评第一。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马维帅充满信心,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资金问题,加之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教职工的薪水问题、教学设施还有待提高和完善,马维帅希望政府部门能将学校接管,帮助他把学校更好地办下去,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新闻推荐

清明时节捏“燕燕”最流行时尚的话题,最娱乐八卦的话题,最轻松有趣的话题,和陕北人有关的话题,我们和你一起乱弹。

居民将已经捏好并涂上颜料的“燕燕”和红枣一起扎在树枝上各种各样的子洲面花本组图片由通讯员艾朵朵摄3月31日,在子洲县一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同捏面花谚语上说“三月里寒...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