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坡上长出“金蛋蛋”
—— 记李长明和他的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园
“能看到满山的核桃树长得绿格盈盈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就跟我养的娃娃一个样样!"这是记者在与子洲县长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长明交谈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因为看到了满山的绿就是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见到李长明的第一印象多少与记者脑海中的想象有些出入, 很难把眼前这位皮肤晒得黝黑、 身形略显瘦小的中年男子与1万亩核桃园负责人联系起来。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陕北汉子做了一件让乡舍四邻觉得不可思议的大事, 李长明利用村上闲置、撂荒的土地建起了万亩核桃示范园,并且修了路、打了井、拉上了电,既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 又为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找到活干,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等到核桃挂果后还能为村民带来额外的收益。 当谈及核桃园未来的发展前景, 李长明显得信心满满……
20年艰辛创业积累了部分资金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家庭条件太差, 基本没上过什么学的李长明就开始外出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他选择来到离家乡不远的榆林。那时候榆林的发展还刚刚起步,自然条件也不是很好, 李长明凭借自身的努力渐渐有了一点积蓄,后来他就搞起了废品回收的营生。 用李长明自己的话说, 当时他基本上把榆林所有规模以上的酒店和餐馆都“承包"了,每天骑着三轮车在各个地方穿梭去收集废品。这段日子虽然过得艰苦, 但也让李长明在榆林站稳了脚跟, 后来他又看到榆林地产行业逐步兴起, 感觉在这行业能赚钱, 他就倾其所有在榆林买了一块荒沙地,经过几番倒腾赚了不少钱。然后他又开始投资房产、做酒品代理, 最终让他手上的积蓄达到了1000多万元。
“创业的这些年,苦是苦了些,但在社会上慢慢也闯出了一点名堂,自己也见了世面,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虽然没念(读)几年书,但见识广了,想干甚(什么)心里是有底气的。"李长明回忆起20多年在外闯荡的生活,心中颇有感慨,用他的话说, 没有这么多年的积累也就没有现在的核桃园, 所以他对过去创业的经历很怀念。
心系家乡返乡创业建立核桃示范园
对于大多数从农村走出的人来说,1000多万元足够让他们坐享幸福生活,但李长明却不甘于静待“养老"。在他的脑海中,人这辈子一定要活得有意思,不仅要做好事,有能力了还要做“大"好事!回乡创业、造福家乡人民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并最终驱使他放弃在榆林的安逸生活,回到子洲县淮宁湾乡麻塔村搞起了核桃示范园。
李长明告诉记者, 心中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后,他就开始留意合适的投资项目,经过多次外出考察,李长明觉得充分利用家乡的闲置山坡地搞一些经济林项目应该很有发展前景, 而且最近这几年国家对退耕还林非常重视,在山坡地搞经济林项目既能带来一定的收益还能改善生态坏境, 同时又响应了国家政策,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啊! 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李长明又开始考虑该具体搞什么经济林最合适呢? 就在李长明确定不了的时候,偶尔在一次超市购物时, 李长明看到核桃摊位前买的人特别多, 卖得挺火的,听见说是补脑的, 可以治白发, 李长明当时就问售货员核桃什么价格, 售货员说25元一斤。李长明听了后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人家别的地方能种植核桃,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家乡种植核桃呢? 核桃营养价值高, 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而目前榆林市场上销售的核桃又都是从外地调运过来的,如果在本地能够种植销售那市场前景一定很好。 有了这个想法李长明便决定放手一试, 很快他就回到家乡开始与朋友商议, 决定承包村里人的山坡地种植核桃。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核桃示范园的建设
李长明的家乡在子洲县淮宁湾乡,那一带都是荒山地,原来相对平坦的山头上还有一些村民耕种一些土豆之类的农作物,但由于山上灌溉不方便,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而且上山下山的出路不是很好, 一年下来种地没有多少收成,所以种地的村民也都撂荒了这些山地外出打工去了。李长明说,正是基于这些客观条件才让他觉得搞核桃基地有很大的可行性, 如果只是零星地承包一些山坡地,根本无法实现核桃经济林的规模化, 建设的成本将大大增加,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
起初, 李长明只是计划投入几百万元进行核桃基地的建设, 没想到建着建着就收不住手了,现在整个核桃基地已经承包了1万多亩山坡地,种植了抗旱、抗寒、丰产的新品种核桃7000亩;完成生态林建设3000亩;建成了200亩绿化树种和核桃、仁用杏等经济林树种育苗基地; 完成生产道路建设30多公里;安装了80A变压器两台;新修机井2眼:建成办公场所一处及通讯、灌溉等基础设施。几年来,累计投资已达3000多万元。
李长明告诉记者, 刚开始自己也没想到把规模搞到这么大, 但在建的过程中看到附近有荒山坡他就想把山头翻整了栽上树,这样才能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形成产业。 这一点在李长明的同事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目前给李长明做助理的马经理告诉记者,他们李总就不是那种喜欢“小打小闹"的性格,一旦决定干一件事就希望能把事情做好做大,别看他不识几个字,但他的眼界远得很。对于一个已经四十多岁,辛苦在外打拼20多年的人来说,敢把所有积蓄都投入到核桃示范园的建设中,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
创业路上有苦也有甜
最初, 家里人和朋友对自己要上山种植核桃都不同意,就是当地政府和有关专家也不看好核桃基地的建设,认为在陕北看好的是红枣,认为李长明是在瞎折腾。“开始省林业厅的专家认为这里(核桃基地)的气候不适宜种植核桃,种了也不会挂果,那时我自己心里也是没底,但是红枣我是坚决不会种植的, 无论你专家怎么说, 陕北秋天雨水多红枣容易腐烂,一烂的话就什么收成也没有了。核桃和红枣也同样耐寒、耐旱,可核桃不害怕雨水,所以我就先后邀请了山西吕梁、陕西黄龙核桃研究所的专家对当地的海拔高度、空气湿度、气候温度、土质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并从外地调了1000株核桃母树进行试验种植,第三年这些核桃全都挂了果。 这时候省厅的专家才开始认可了我的核桃, 我的心里底气也就足了。 "李长明说他最初的想法就是,种植的核桃树如果不能挂果,大不了等着核桃树长大成了林, 最起码能保持家乡水土不流失, 防止沙尘暴。
2011年,李长明向子洲县某银行贷款300万元用于核桃示范园建设, 后来银行领导听说李长明用贷款去栽核桃树,认为这是“胡弄",要全额收回贷款。当李长明提出是否可以延期半年还清贷款时, 却被银行断然拒绝。 无奈李长明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将该银行贷款连本带息全部还清。
之后有一段时间, 社会上传出了李长明即将要破产的说法, 但这些谣言渐渐不攻自破。 李长明说他现在也能体会银行和周围人对自己不信任的担忧了。当初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好在自己坚持了下来,也让周围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从去年开始,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对于李长明的核桃示范园开始逐渐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林业部门在技术和资金上都给了很大的帮助,李长明说有了政府的支持、领导的关心,自己的信心就更足了,也就更有胆量放开手脚干了。
“能遇到一场好雨就是老天的恩赐"
李长明带记者参观自己的核桃示范园时, 提到目前他最为关心的就是核桃树的灌溉问题,因为示范园建在山头上,附近没有水源地,因此只能通过打深井将水抽到地面,然后再用拉水车将水运到需要灌溉的地方。“能遇到一场好雨对我来说就是老天的恩赐",李长明说一场好雨对于刚栽植的树苗来说就是存活的保障,对于示范园工作人员来说,就意味着他们能节省很多人力和财力。他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一场好雨对他的万亩核桃示范园来说就等于省了50万元钱。
现在,为了便于灌溉,核桃示范园内不仅新打了2眼机井, 并且修建了几座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同时计划在附近几座山头再打几口深井。李长明说他们现在计划在核桃示范园内安装喷淋设施,这样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实现有效灌溉。记者驱车在整个示范园内转了一圈,看到目前已经栽植核桃树的山头全都通了生产道路,下一步将对这些道路进行硬化,这样一来,以后生产资料入园和核桃丰收后的外运就都有了保障。
目前李长明的核桃示范园采取承租、 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5村土地近2万亩, 吸纳了附近村组300多个剩余劳动力。 对于家中土地闲置的农户,示范园与他们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而对于不愿把土地转包出来的农户,他们则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和效益分享,即由示范园栽种,挂果后收益四六分成。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长明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为示范园实施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提升市场竞争力,示范园邀请山西吕梁、陕西黄龙等地核桃研究所的专家, 对核桃的栽植和管理技术进行指导培训,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李长明还计划在榆林空港生态区建立核桃深加工工厂, 目前正在和管委会进行接洽。
在采访的最后, 李长明表示: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乡, 就是这一座座秃山养育了他, 希望通过他的带动, 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核桃种植的队伍中,让核桃种植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让家乡的山变绿, 天变蓝, 水更清! 这山坡坡上长出的“金蛋蛋" 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
(高三宝 胡少波)
新闻推荐
——记榆林市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民警党强党强,从2008年经公务员考试分配至榆林市交通警察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工作至今,他同其他民警一样,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豪迈激昂的誓言,只...
子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子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