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春在大山里闪光——记子洲县大学生“村官” 鲍宇

榆林日报 2010-08-26 13:10 大字

2008年的10月,黄土高原铺满了金黄的颜色,洋溢着收获的希望。“80后”的鲍宇作为榆林市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走进了子洲县双湖峪镇曹硷村。

刚到农村的他在思索着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他开始用双脚和满腔的热情丈量这片土地。

从基础设施抓起

曹硷村是子洲县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全村黄芪保有面积1390亩,人均黄芪种植面积3亩。2008年,该村黄芪产业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的76%。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他熟悉了该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村情民意。

解决曹硷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是该村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去年,他积极争取,在省妇联和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动员组织村里160名劳力打水井1眼,并在山顶修容量120立方米蓄水塔1座,铺设管道9000多米,完成了总投资53.6万元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20户500人和700多头(只)牲畜饮用水难问题。他还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协助村里改造水地120亩,新建了3000只规模的散养鸡场1个,改建了村里的鱼池,并投放2000尾鱼苗。该村还充分利用市扶南项目资金投资,继续扩大黄芪种植面积和扩大黄芪加工厂的规模,使村里的黄芪种植面积增加900多亩。

为了更好地发展全村的中药材产业,他在曹硷村组织成立了黄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当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无偿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销售,逐步形成“农户﹢合作社﹢基础﹢市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民的小生产和大市场有效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600元。

让群众文化生活充足起来

农村需要发展经济,同样也需要发展文化事业。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他精心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各类学习班,开办“农家书屋”,协助村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展“正村风、睦乡邻”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和谐新村。同时,他还特别关注村里的弱势群体,千方百计帮扶困难群众增加收入。他和村委会一班人讨论制定了扶贫帮困计划,让党员干部带头,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村里确定党员、干部、致富户每人帮扶一户贫困户,重点从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上予以大力帮助,将帮扶对象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身上,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两年多的农村工作实践,他已把曹硷村当成了放飞青春梦想、实现自己理想的家园,他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本报通讯员袁鸿儒

新闻推荐

子洲县开展“12·4”法制宣传活动

本报通讯员张虎敦报道12月2日,子洲县政府法制办、公安、法院、检察院、民政、安监、质监、建设、信访等30多个部门单位联合进行了一次大型“12·4”法制宣传活动。这次活动以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

子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子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