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传统黄芪蜕变现代产业

榆林日报 2010-07-06 22:36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李永环 袁鸿儒

今年71岁的曹庆耀是子洲县曹硷村人,原来种粮全家4口人每年收入3000元,现在种黄芪每年每人能收入3000元,收入提高近4倍。“自从天赐公司成立后,我们的黄芪就没愁过卖,价格也逐年提高。今春,每公斤黄芪涨到20多元,比10年前涨了10倍多。”曹庆耀说。

子洲县黄芪产业的发展壮大与子洲天赐公司10年的成长历程如影相随。产业化之路激活了子洲黄芪这项古老的传统种植业,而这项产业又使数万农民走上致富路。

子洲黄芪享誉海内外,唯独种黄芪的人不知道——

农民工变身企业家

小作坊成为大民企

公司创始人曹牛是子洲县双湖峪镇曹硷村人,14岁开始打工生涯,在外闯荡四五年后又回到家乡,嗅着黄芪浓郁香味长大的曹牛开始打起黄芪的“主意”。曹硷村一直有种植黄芪的传统,全村土地面积4460亩,年均黄芪保存面积1390亩,人均3亩。2007年,该村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黄芪“一村一品”示范村,2008年,黄芪产值达120万元。

曹牛瞅准商机贩黄芪,当时每天能赚十几元。乡亲们也愿意把黄芪卖给他,因为他信誉好、价格公道,也解决了芪农们的销售难题。1995年,曹牛掘得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发现,子洲黄芪很受东南沿海一带人们的欢迎。子洲黄芪大多被外地商客经过简单的分类包装后,出口到国外,1公斤能卖到四五十元,是他收购价格的近10倍。

子洲黄芪享誉海内外,唯独种黄芪的人自己不知道,曹牛决心创办自己的企业。2000年5月,曹牛注册登记了子洲县天赐中药材公司。与其他企业家艰难创业历程一样,缺资金、少技术,一路跌跌撞撞,天赐公司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今天拥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流动资金980万元的产加销一体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下转第七版)

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

新闻推荐

子洲建成陕北最大油脂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孟子清报道陕北最大的现代化油脂加工项目——榆林市三丰油脂综合油料加工厂9月27日在子洲县苗家坪工业园区建成投产。该公司这次投资9809.6万元,在苗家坪工业园区建成现代化油脂加工基地...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