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首批“希望卫生室”纪实
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解决?社会力量如何参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榆林团组织创新性地建设“希望卫生室”的做法,是 “希望工程”率先从教育向卫生领域延伸的有益尝试。其不仅切实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同时也为基层团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目前,这条用爱心铺就的希望之路正在榆林大地上延伸着……
榆林团组织
打造全国首批“希望卫生室”纪实
本报记者王丹
深秋的子洲县秋风送爽、红叶纷飞,田间地头里满是丰收的笑脸,金色的土地里更孕育着来年的希望。明媚的阳光透进子洲县瓜园则湾乡桑坪“文昌希望卫生室”,来自附近西沟村64岁的老人王建清正在这里买药。“多亏了团市委在这里修了卫生室,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可方便多了,不然我还要跑上28里地到县城去看病哦!” 王建清笑着对记者说。
2008年4月24日,“希望卫生室”全国试点省份捐助行动启动暨首批“希望卫生室”奠基仪式在子洲县举行,团省委书记卫华,市委书记李金柱,市委常委、副市长井剑萍等省、市领导出席仪式。子洲县成为了全国首批“希望卫生室”建设试点县,今年4月,陆续建成的28所希望卫生室正式在子洲县18个乡镇投入使用,辐射110个村庄。“看病不再远、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8万多基层群众从中受惠,正感受着榆林团市委为他们带来的便利。
“希望卫生室”为希望工程注入新的生机
“希望卫生室”是“希望工程”率先从教育向卫生领域延伸的有益尝试。陕西团省委书记卫华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传统的希望工程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拓展新项目、延伸新领域。”
随着榆林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生源日渐减少。在这样的形势下,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农村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也面临着资源闲置和浪费的境况。而另一方面,在广阔的基层农村,缺医少药、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修建一个身边的卫生室,不仅能解留守人员的燃眉之急,而且可免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能否将“希望工程”拓展到人民群众急需的医疗卫生方面?在大量的调研和深入基层的过程中,这个想法一度出现在团市委书记崔渊的脑海中。
2007年8月,团市委开展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榆林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看到相关报道后和团市委联系,并出资27万元钱赞助了54位贫困大学生所需的费用,同时还主动提出要拿出300万元来进行扶贫工作。为了利用好这笔爱心资金,团市委积极谋划寻找扶贫切入点。经过多次认真调研,崔渊再一次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乡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的网底,担负着辖区内重要的医疗、预防、保健等职能,直接关系着农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榆林市农村卫生条件普遍滞后,在机构设置上盲点较多,如果此次行动能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将成为“希望工程”爱心延续的一个伟大创举。
“帮助农民朋友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这笔资金可以就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市委书记李金柱高瞻远瞩,为“希望卫生室”的建成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当崔渊代表榆林团市委将这个想法向市委书记李金柱和团省委书记卫华汇报后,当即得到了两位领导的一致赞同。
本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李金柱和卫华同时提出了要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贫困的地区修建“希望卫生室”。“希望卫生室”建成后,还将围绕帮助农村青少年和广大农民群众普及提高卫生健康知识等公益服务活动。
“‘希望卫生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以社会力量的形式为老百姓办事,为改善基层老百姓生活而努力。榆林市委、市政府对这件事高度重视,也会在‘希望卫生室\’的建设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给予更大的支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金柱这样说。
与此同时,这件事还得到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他们希望通过陕西省的试点,为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探索出经验,为“希望卫生室”项目在全国推广奠定基础。2008年4月11日,团省委会同省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希望卫生室捐助行动”的通知》,要求由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作为责任部门向社会推出“希望卫生室”捐助行动,广泛筹集捐款,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创建统一标准的“希望卫生室”。于是,子洲县成为了全国首批“希望卫生室”建设试点县。子洲县委书记雒凤翔说:“‘希望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就医需求,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引导示范了全县村卫生室的建设,为我们今后建设高质量、优质服务的村卫生室提供了经验、指明了方向。”
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希望工程”曾是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途径,而现在“希望卫生室”为贫困山区的每一个人带来的更是生命的希望。
“希望卫生室”为贫困农民带来新希望
吴宏是子洲县瓜园则湾乡桑坪村的村医。2008年,他由原来租赁的不到40平方米的诊所搬进了现在113平方米的桑坪“文昌希望卫生室”。药房、观察室、诊断室、治疗室等各室分开。里面放着紫外线消毒器、出诊箱、体重计等医疗器材,300多种药品放在整洁的药柜上,一切都今非昔比了。吴宏原来的诊所就在附近几百米处的一间窑洞里,既要生活又要看病,一年的租金还要300多元。在这个小诊所里,病人一多了连个站的地方也没有。“现在不同了,我搬进了由团市委免费提供的‘希望卫生室\’里。房子变大了,条件变好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吴宏说,自从有了‘希望卫生室\’,来看病的人也多了起来,收入也由原来的每月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再加上子洲县政府每个月300元的补贴,看病救人也就更有信心了。
“村里有无村医、医疗条件是否达标、距离乡镇医院的距离……”子洲团县委书记杜芳霞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2大本关于村级卫生室情况调研的统计表。为了掌握情况,在修建之初,子洲团县委会同县卫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全县550个行政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他们发现,村卫生所大多设在乡村医生家里,生活区和药房不能有效分离,占地狭小,药品摆放零乱,医疗设备无力更新,医疗费用较高、卫生条件不达标、医疗器械不配套,不能满足当前农民群众就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子洲团县委、县卫生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次规划在全县按标准建设108所卫生室。为此,子洲县还专门成立了“希望卫生室”建设领导小组,对首批援建的28所“希望卫生室”按照“以民为本、立足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地理条件等因素,在具有带动辐射性、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既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又便于形成一定规模的行政村进行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目前,建成的“希望卫生室”辐射半径均在5公里以上。
按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的设计标准,子洲县按100平方米以上标准建设“希望卫生室”2所,80—90平方米标准建设22所,按60平方米标准建设4所,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严格分离,总投资达197.6万元。县卫生部门按3000元标准为各卫生室配备了血压计、听诊器、药柜、检查床、紫外线消毒灯等“十小件”医疗器械和设备。
(下转第二版)
省市领导参加子洲县“希望卫生室”启动仪式。
村医吴宏在崭新的“希望卫生室”里给村民看病。 王丹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高苗报道子洲县马蹄沟镇李家洼村以“四个一”工程为载体,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该村紧抓村两委班子换届机遇,把真正具有发展思维、懂经济善管理的...
子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