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义工路,最美志愿者“月儿”:福利院孩子成了她的家人
“月儿”和福利院出嫁女的孩子。
“月儿”给福利院的出嫁女送去爱心商家的节日礼品。
2006年3月,从在兴业县龙安镇敬老院给老人们种下第一棵玉兰花树开始,玉林红豆义工协会的义工“月儿”在这条公益路上一走就是15年。15年来,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月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做好一件事:陪伴、抚慰玉州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长大成人、幸福出嫁,有的努力好学、考上大学,更多的还继续在福利院生活、成长,但不管何时,他们知道,陪伴着他们的“月儿”阿姨一直都在,就像那束照耀着他们的光。
15年的守护相望,不仅让“月儿”获得了2020年玉林市最美志愿者称号,更让她收获了福利院孩子的点滴变化、成长。回望这一路的经历,“月儿”发现,自己的心境变了,曾经她想“用心陪伴,静待花开”,如今她希望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福利院孩子的生活。
一下班就赴约,她和福利院孩子有个“大榕树下的约会”
喜欢看港片,屡屡听到“义工”一词,让“月儿”心生向往。2006年初,偶然在报纸上看到红豆义工协会的QQ号,“月儿”当即抄下。申请入群、成为一名义工、参与到协会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中,就这样,“月儿”与福利院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15年来,“月儿”和红豆义工每周都去福利院,带着用心准备的零食、玩具,去陪孩子聊天、玩游戏。“月儿,你下周还来吗?”每次离别,孩子眼睛里满是期盼,“月儿”虽然没有轻易许诺,却已暗下决定,如期赴约。
“福利院里有棵榕树,所以我们称这个活动为‘大榕树下的约会’。”身为心理咨询师,“月儿”知道,因为身体残疾、被父母遗弃,这些经历都给福利院孩子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创伤。而稳定持久的关系能让孩子重建信任和安全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月儿”下午3点钟一下班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利院。
2012年8月,“月儿”和同伴一起向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申请成立了玉州区福利院心灵花园心理援助工作站。从此,义工们的陪伴从浅层的情感陪护,转型为精神陪护、心灵相伴。“每周见我去福利院,我老公都会打趣道,‘又去看你的小孩啦!’”“月儿”笑着说,在心里,她确实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小孩。
“月儿”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做沙盘游戏、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了20多个孩子,服务时间超1000小时,最长的个案持续了3年。
送嫁、庆满月,她成了福利院孩子的家人
红豆义工协会成立了一个“福利院出嫁女组”,“月儿”还是这个小组的负责人。迄今为止,福利院共有8个姑娘出嫁。“月儿”陪伴、见证了她们的成长。
“月儿”第一次在福利院见到小玲(化名)时,她才10岁,那时的小玲胆怯、没有喜怒哀乐。“通过陪伴、玩游戏,我和小玲建立了关系,让她对我有了信任和安全感。然后通过做沙盘游戏,给她做心理治疗。”渐渐地,“月儿”欣喜地发现,每次见面,小玲会主动和她打招呼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整个人变开朗了。
如今,25岁的小玲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幸福安稳。“小玲出嫁时,我们帮她联系化妆师,看着她穿上婚纱,送她出嫁,还到她家里喝喜酒。”每到过年过节,“月儿”和义工还会带着礼物前去探望,让“月儿”高兴的是,和小玲一样,出嫁女们把她当成了“娘家人”,不懂得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婆媳矛盾时,会向她倾诉、求教;孩子出生、满月、摆喜宴时,也会邀请她去喝喜酒。
“不管是出嫁女还是她们的家人,都把我们当成了娘家人。家里的荔枝熟了会特意叫我们去采摘,还热情地留我们在家里吃饭,家里人也很欢迎我们去,甚至会备些礼物给我们带回去。”说话时,“月儿”笑得灿烂、坦荡。
丈夫当“司机”、儿子捐资助学,人心向上、向善
和每一个职业女性一样,“月儿”同是忙于工作、兼顾家庭,她是怎么坚持志愿服务15年的?
“我们几个老义工交流过这个问题,大家说是靠情怀去坚持。但情怀背后肯定还有信念或者其他更具体的东西在支撑。”“月儿”感叹,福利院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是让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以前去福利院时,“月儿”注意到,每次他们和孩子在大榕树下玩游戏时,总会有几个下肢残疾、难以行走的小孩默默地呆在屋子里。为了让这几名孩子也加入他们“大榕树下的约会”,“月儿”向福利院了解情况后,协调了更多义工参与,那几名孩子有了专人照料后终于可以“走”出房间,参加活动了。
“其中一个小姑娘拉着我说‘月儿,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太阳’。”因为被关注,这个小姑娘的变化很大,虽然还是无法行走,但如今已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了。“月儿”说,刚开始做义工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想着尽己所能去陪陪这些孩子。曾经想着‘用心陪伴,静待花开’,但多年的义工经历改变了她的心境。“现在,我希望自己成为一束光,为这些孩子做更多的事,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如何让孩子活出价值感、成就感?“月儿”思考的是让他们得到更多社会上的支持,有更多的培训、就业机会。“我们联系过一些学校、培训机构,让老师来福利院给孩子上声乐等课程,但因为各种原因很难长久地开展下去。”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月儿”一直在尝试、努力。
在“月儿”的潜移默化下,丈夫成了协会的“编外司机”,经常开车送他们下乡去看望老人,儿子也从去年9月开始,每月捐出200元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直到这名学生完成学业为止。“人心都是向上、向善的。”“月儿”笑容灿烂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兴业讯自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兴业县持续深入推进“三清三拆”,乡村风貌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优美整洁、基础设...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