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花灯制作民俗艺人彭显全:制灯40年 希望手艺代代传承
彭显全在刻花纸
制作花灯主架
试灯
彭显全制作的手工花灯造型精美。
农历正月,是花灯销售的旺季。“花灯订单比较多,大年初一都在贴花纸,到今天为止已卖出了120盏,每盏售价在150元至250元之间。”2月19日,在兴业县葵阳镇泉江村民俗艺人彭显全的家中,整齐地摆放着一盏盏造型精美、色彩艳丽的花灯,这些花灯均为其手工制作。
“家里添丁的人家,正月初十都会挂花灯,祈盼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本地的一种传统习俗。”彭显全笑着说。
彭显全今年59岁,祖祖辈辈制作手工花灯售卖,手工制灯40年的他见证了当地挂灯习俗的变迁,也不断在制灯工艺中加入“新元素”。
手工制作花灯40年
一年制灯百余盏
彭显全是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这门传统手艺,正式出师是在1981年。“那年14岁,村里搞挂灯祈福活动,需要一盏花灯。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制作花灯,我的手艺得到了村民夸赞。自那以后,我便踏入花灯制作行业,每年都有人上门订制花灯。”彭显全说。
彭显全介绍,传统的花灯都是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纸,写上一些吉祥的谜语,按照习俗,挂灯人家会在正月十六将悬挂的花灯烧掉。所以制作花灯的材料十分讲究,只能用竹和纸,不能用铁丝,务求将整盏灯烧化。
六月刻花纸,八月砍新竹,九月制竹蔑,十月扎灯架,十二月贴花纸,正月卖花灯。制作一盏花灯,彭显全从农历六月份起就得着手准备。“必须提前把装饰用的花纸雕刻好,把竹子削好,不然到了冬天才开始干活,时间就赶不及了。”记者注意到,因为长年累月制作花灯,劈削竹子,彭显全的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彭显全说,一年下来,他手工制作的花灯有100余盏。
花灯制作,处处透着民间智慧
彭显全制作的花灯,高1.5米,宽0.65米,有四面花灯、六面花灯两种。花灯色彩斑斓、灯芯璀璨夺目,花纸寓意吉祥,材料简单,样式简朴却又透着民间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传统花灯制作工艺繁复,费时费神。”彭显全介绍,一盏花灯包含灯盖、灯颈、灯芯、灯裙、灯飞几个部分,其中灯颈、灯芯为主架,也是制作花灯最费时、最复杂的一部分。
彭显全制作花灯的材料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浆糊、纽扣、币纸、画纸、皱纹纸、彩纸。但制作工序有几十道,有编织、剪、刻、裱、 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耗时比较长。仅是用竹和纸扎一个花灯的主架,需要固定的点就有60多个。
“这个是币纸,用来扎在竹篾相接的地方,有些点需要扎两三条才能稳固。扎灯架最关键的是框架要方正,不能歪,这样做出来的花灯才好看。”彭显全一边扎花灯架一边介绍,在扎灯颈时需要花点心思,要用竹篾将灯颈的弧度折出来。
做好花灯的架子后就是贴花灯纸了。灯芯贴的是彭显全亲自雕刻的镂空彩纸,有金色的“麒麟送福”、紫色的“花开富贵”、红色的“飞龙在天”;灯颈贴龙凤纸;灯盖贴花纸;灯裙贴80厘米长寓意吉祥的画纸;灯飞则是由红黄紫青多种颜色的皱纹纸制成,垂挂在花灯的几个角,色彩斑斓、随风飘逸。
花灯的点睛之笔,是灯芯中的走马灯。只见彭显全用两根铁丝将一盏电灯固定在灯芯中间,然后将自制的纸灯罩罩住灯泡,纸灯罩为八骏图圆柱体,顶部安装一粒纽扣,通电后走马灯开始旋转不停。“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走马灯的图案是到街上彩印的,顶部的纸是平时收集的红色广告纸。烧灯时,只需将灯泡取出即可。”每一道制作工艺,都体现了一名民俗艺人的匠心。
花灯极具地方文化特色
希望手艺代代传承
“看到传统手工花灯受到大家喜爱,我很高兴。”彭显全告诉记者,他坚持制灯早已不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而是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彭显全说,以前的花灯十几元一盏,灯芯从最初的清油灯,到后来的煤油灯,到现在的电灯,花灯的样式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变得越来越精美。过去,一般都是家里添男丁才挂花灯,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制作花灯的要求也有了改变。如今,“龙凤双全”成了人们的朴素祈愿,花灯装饰凤和花的元素渐渐增多。
手工花灯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当地民俗艺术的精品之一。然而,老一辈手工制灯师傅越来越少,虽然近几年有人慕名前来向彭显全学做花灯,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我的子女也懂制作,但他们有各自的工作,真正要接手这门手艺的人还没有。”彭显全说,学做花灯,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最重要的是爱好这门传统手艺。
“花灯挂起,升起的是人们朴素的祈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彭显全说,他仍会坚持手工制作纸质花灯,为的是让大家不忘传统,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代代传承。(记者 黎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锦群)据玉林市气象局预计,受高空槽和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月9日—10日,玉林市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局地...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