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流淌在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身穿中式服装,配上插花,茶会雅集充满古典韵味。
学习茶艺和评茶的人越来越多,晏紫婵(中)在授课时也格外高兴和欣慰。
泡一杯茶,静心、品味、叹人生。
无论是酒店茶楼还是市民家中,一张茶桌已经渐成“标配”,约上三五好友,或是商户访客,甚至是陌生人,都能在一杯茶的温暖中融洽起来。由茶而产生的茶艺师、评茶师也如煮茶的炉火那般越来越红火。
茶叶改变人生
“我们是茶叶世家。”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天华说,她的父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手工茶,兄妹几人从小就帮着父母采茶制茶,正是这样她也深知这行的辛苦,长大后原本不愿意继续接班,但是父母已经年迈体弱,就此放弃家里的茶叶传统又实在可惜,当时在外地做老师的她一开始只是答应帮忙两三年,没想到竟也如父母一般,茶成了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
“懂它才能爱上它!”为了更了解茶的工艺和内涵,陈天华开始了新的求学之道,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她的身边渐渐地聚集起一群同样喜欢茶、爱喝茶的朋友,慢慢地,大家也对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她授课传艺。“让更多人了解茶,爱上茶。”玉林市茶艺职业培训学校在2009年成立,目前培训人数已超万人。
“感谢茶改变了我的人生!”吕锦瑞如今已是一家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她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农村女孩,家庭贫困,她幸运地参加了陈天华开展的免费培训活动,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在茶馆找到一份兼职,之后又巧妙地和保险工作相结合,以茶作为媒介,不仅良好地促进了和客户的沟通,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夸赞,事业蒸蒸日上。
“学做茶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的卢花暖家中有几亩茶林,为了贴补家用,家人会在干完农活后采茶制成茶青出售,但每公斤只有一元的收入,“天天采茶,但是却喝不起茶……”卢花暖感慨地说。2016年茶艺职业培训学校到该村进行免费茶艺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茶叶的辨别、采摘、加工与评级,“原来茶是这样制作成的!”卢花暖认真学习,不断钻研,还在村里率先添置小型加工设备,她做的第一批茶在朋友圈中晒出,不少朋友的“友情价”为600元/公斤。学会做茶之后卢花暖不仅一举脱贫,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她如今已是一千茶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和工会副主席。在卢花暖的带动下,蓬塘村逐渐形成了“茶叶生产—手工制茶—网上销售”的产业模式,2019年合作社社员人均年收入为3万元至6万元不等,有的更是达到10万元以上。“来,试一下我泡的茶。”卢花暖不止是炒茶员,一开始为了做好销售,她学习了茶艺;为了能更好地辨别茶的品质,她专门考取了品茶师资格;为了做出更好的茶,她又继续深入到评茶师的学习之中。
茶艺提升生活品质
“让茶融入市民的生活中去。”高级茶艺师晏紫婵2017年从广东回到玉林开办芷兰舍,既在社区举办公益培训班,也进行初级和中级茶艺师及评茶师的培训和评定。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因茶而变得更加有味。
“真神奇!”市民林彬在首次接触评茶时不禁发出一声感叹,他看到晏紫婵仅是通过眼看、鼻嗅、嘴尝后就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并鉴定出茶叶品质。晏紫婵说,相对来说,大家熟知的茶艺更注重茶叶的冲泡,讲究泡茶器具、用水的选择,注重对品茶空间氛围的营造;而评茶冲泡需要用符合国标的专业审评用具,冲泡方法与时间固定,摈弃个人喜爱,公平公正地用专业术语去描述一款茶,发现茶的优缺点,鉴定茶叶等级,帮助茶叶改进加工工艺。
看,茉莉花茶是这样制成的!2017年,晏紫婵带领初级茶艺师来到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 横县,了解独特而复杂的传统制作工艺,茶胚、窨花拼和、 堆窨、 通花、 收堆、 起花、 烘焙、 冷却、 转窨、提花、 匀堆……每一道工序对温度、湿度以及时间的把握都非常考究,不仅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特性,又包含着茉莉花的鲜灵香味。2018年冬季的武夷山,又出现了晏紫婵和评茶员们的身影,“我们都喜欢乌龙茶……”晏紫婵说那一期学员都想去看看大红袍的产地,时值冬天,虽然制茶已近尾声,但天朗气清,大家行走在武夷山的三坑两涧中,只见岩谷陡崖、植被丰富、生机盎然,谷底渗水细流、环境清幽,大家都不禁感叹如此环境才有如斯好茶。“就像是行走在留香涧里……”学员赵晓琴再次喝起岩茶的时候,不禁回忆起当时学茶的情景。
在黑瓦白墙内,以茶色麻布做成的长席上摆放着各色茶具,小火炉中炭火正旺,氤氲的水汽袅袅升腾……2019年在玉林城区绿地城一隅,一场茶会雅集在静谧的气氛中举行,茶席以适合秋天的乌龙茶为“当家花旦”,配上应景的柿子、石榴,几支兰花斜插梅瓶,景雅、茶雅、人更雅。“还是让我们再啜一口茶吧。午后漫漫的光照亮了天际,茶炉中传来松涛的声响阵阵。那么,就让我们憧憬这转瞬即逝的风景,逡巡于这世间事物美妙的愚行。”“风扬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清池。炉火起,等候的便是这一盏今岁的茶香。”不少茶友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以茶会友,与天地交融,这不仅让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有了慢下来的愉悦,更是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带来的心灵滋养。
新闻推荐
兴业县泉江村依托合作社,为贫困户找到了发展新路 30万只“扶贫鸡”打开“致富门”
兴业县水湾江专业合作社的大型鸡舍。本报兴业讯泉江村是兴业县葵阳镇的革命老区村。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泉江村依...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