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党州村,寻找玉林最古老的州治历史

玉林日报 2020-07-08 06:32 大字

现存的党州登高桥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采用硬质花岗岩和砂岩石的砖形石条砌成,坚固耐用,至今仍在使用。

1972年在党州村出土的汉云雷纹铜鼓,现存于广西民族博物馆。

党州遗存的唐代石墩。

兴业县卖酒镇有一处年代久远的州府遗址,古称党州,现在叫做“党州村”。据说,那里是管辖玉林这片区域最早的州府所在地。它建于什么年代?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建成的?那里还有些什么历史遗迹?近日,记者一行在党州村古城管理委员会10多位老人家的带领下,走进党州村,聆听历史的声音,寻找玉林最古老的州治

玉林历史最悠久的古州城

据历史的记载,自唐高祖李渊改郡为州,之后的中国历朝历代就不再设郡。当时全国有300多个州,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州”就在不断地设立与废除。玉林现在被人称为“千年鬱林”和“千年古州”,是因为玉林在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的时候,鬱林州的州府迁徙到现在的治所,即今日的玉林城区,并同时创建了州城而得名。但是事实上,在兴业县卖酒镇,还有一个年代更加久远的州府遗址 “党州村”,古称党州。

据史书记载: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为安抚岭南少数民族,在古党垌设置党州,管辖善劳、抚安、善文、宁仁、安仁、古符、福阳、怀义八个县,设州城于今党州村的一个高山坡,州城为长方形,初时用砂石泥土混合筑成。时党州共辖1147户共7440人。永淳二年(683年)析出安仁、怀义、福阳、古符四县属平琴州,后安仁改称容山,抚安改称抚康。建中二年(781年),又将容山、怀义、福阳、古符四县改属党州。此时,为加固城池,在外墙改用砖砌,并在城内建城隍庙。

唐末,党州辖区不变,城墙修固,角楼置兵把守。再在东北和西南两面设屯兵营寨。五代十国时,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四县属党州。党州初属后梁朝,天福元年(936年)属楚朝,广顺元年(951年)属南汉。

到宋代开宝七年(974年),宋王朝统一全国,岭南骆越、西瓯各民族齐依附于宋,岭南局势趋向稳定。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鬱林州治改设南流县(今玉东新区茂林镇),建州城于南流江畔。

明洪武五年(1372年),党州撤并,连同领县纳入鬱林州。明王朝下令州城搬迁,并令城民随迁至南流县。据史料相传,迁城时,一些遗物皆搬运而走,只留下一座城隍庙。搬迁城砖时,初用骡马,后用人工,使居民从党州至南流沿途各地人员,排成一排,一手传一手,将城砖及杂物搬迁而走,党州遂成空城。

州城迁,村落起

经过200多年的州治地管理,在治所党州城之下,逐渐形成村落,依党州州名称呼。最初村民数百人,建宅围聚在州城门南面。至明洪武五年(1372年),撤销党州及所属各县,合并于南流县,有部分村民随迁南流,部分村民仍留本地。经明、清两代陆续有外地迁来居民,村子不变小反而扩大,村名仍沿用党州名称至今,时间横跨1300多年,其成村比玉林市前身南流县还要早300年。

由于党州村依设州治而成村,全村有周、梁、陈、赵、杨、李、覃、莫、符、黎、滕、庞、甘、许、冯、宁、张、唐、邓、吴等20个姓,如今人口发展至5900多人,是卖酒镇最大的行政村。

如今,党州村仍按旧制分东、南、西、北四方位分四片,即东安村、南昌村、西庆村、北辰村。设四村门,即东安门、南昌门、西庆门、北辰门。村中心又分中巷、陈屋巷、寨顶巷、梁巷,这些名称仍按唐代设州时的称呼。也由于古代“十社为州”的说法,党州村目前仍存十处社庙,即城隍社、龙塘社、樟木社、秋风社、官碑社、白鹤社、庙岭社、石岭社、信侧社、勒竹社。

这种城门、社庙的设置,以及多姓氏聚居的状况,体现了党州村独特的历史非遗文化,呈现出与其他村落不同的异闻掌故。党州村至今仍保持着十分古老的语言、生活习俗,据说最正宗的“玉林话”不在玉林城区,而在距玉林城区20多公里远的党州村。

党州的历史文化记忆

党州历史悠久,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遗存的文物古迹特别多,也特别珍贵。党州村的文物古迹现存有古州城遗址、寨岭古兵营遗址、古城隍庙遗址、三塔山古遗址、登高桥和茶亭、兴宁寺等,历史大事件有州城被废和搬迁、太平坡八镇将军抗清事件、蓝靛兴衰、党州粮仓剿匪、农民运动等,现在追寻其历史,依然熠熠生辉。

位于党州村后背山坡上的党州古城遗址,是最能体现党州曾为州治所在地的遗迹。该城址坐西北向东南,西北至东南长800米,西南至东北长600米,分布面积3.9万平方米,呈“7”字形分布,文化堆积层2-4米,以红泥为主砌成。地基结实,原有城墙砖,城墙宽6-7米,上设城垛和城楼。现遗址只留下城墙基和原为角楼的城墙四角,遗留墙基约8米见方。2018年3月,四川大学和玉林市部分考古学者、专家等认真考察了党州古城遗址。党州古城遗址中发现的砖头,砖薄且粗糙,呈粉状,不够坚固,他们推断这些砖头为唐朝时期烧制。同时,他们认为,此城墙修建时,中间所用的泥土是从附近不同的地方通过人工搬运来堆砌而成的。因而,这些专家得出结论:党州古城遗址是玉林市境内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遗址。

在古城西约半里处,有一座三层、高约10米的砖塔 三塔岭文笔塔。据传,此塔的修建,缘于唐代。塔为方形,高三层,青砖白灰垒砌,顶层塔身向南面镶嵌刻着“圣旨”二字的石碑,北面镶嵌有建塔铭文。造此笔意在“振州城之威势,裨古村之风水”。原塔已毁,2008年,党州村民为保护文物遗址,在原塔旁边重新按原貌修建了新塔。古塔被当地乡民视为笔魂,每逢面临重要考试的学子,都会登山来此,面塔祈福。

在党州村的母亲河党州江上,有一座登高桥。这座桥古称党州甲登高桥,位于浔鬱通州大道鬱林州往北23公里处,是蒲鬱古道通州道路重要的桥梁之一。昔日三国时吴国派陆绩为鬱林郡太守,曾出巡视察鬱平县(当时的兴业县,受鬱林郡管辖),陆绩就是经浔州(桂平),渡浔江经白马桥、洛阳茶亭、枫营进入党州地界,再过党州江登高桥到鬱平县。还有晋代的石崇卸去交趾县令,以数斤珍珠聘娶博白美女绿珠为妾,也是经此古道,渡浔江返回河南。

党州登高桥远在古代时是一座木桥,经常受暴雨大水冲毁,给行人过桥带来险阻。现存的登高桥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由石山坡萧春园任鬱林州丞时所倡建。当时的登高桥全长35米,宽2米,釆用硬质花岗岩和红砂岩石的砖形石条砌成,桥中的拱形用青砖砌成,有4个墩台立在江中,每个分流拱门有4条长的花岗岩石条铺在桥底中间,一共有5个大分流拱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西新桂系军阀政府上台推行三位一体政策,借名改建乡村道路将160多年的蒲塘石路古道拆毁,所幸桥身桥基没有被拆毁损坏,得以保留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玉林县人民政府沿着原来的通州路修建了卖酒至蒲塘的县道公路,因登高桥的桥基十分实固,便不再拆掉改建,而是在登高桥旁边用石头修建了另一半桥身,直接将整座桥拓宽到4米,把公路建在登高桥上,并在桥上两边用红砖砌成围栏,一直使用至今。

党州古老的历史遗迹,还有寨岭、中岭寨屯兵遗址。寨岭屯兵遗址位于党州古城遗址东北面大约1公里处的太平坡,中岭寨屯兵遗址位于古城遗址西南约1.5公里的一处山坡。这两处屯兵遗址都是当年自唐代设置党州以来作为保卫州府地方政权安全而驻守武装军队的营寨。两处驻兵营寨,以州府城池为中心,一左一右设在高坡,居高临下,互为犄角之势。特别是古城东北面的寨岭屯兵营,由于要监控从蒲塘南下的古驿道,其规模更为壮观。该寨营把山头削平,构筑寨墙,面积达10亩多,四周高、中间低而平坦,易守难攻。在寨北面有一块高台,是当年营寨中军司令部的指挥营地。该营寨在明末清初时,又被回乡组织金鸡营的明平东将军陈兆典所利用,他在此营盆上设置八大营之一的太平坡营,由刘亚标将军率5000多人马在此镇守。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兵大举南下,在攻陷金鸡总营之际,以数倍兵力进攻此太平营寨,刘将军率队在此血战多天,后终被清兵攻破和焚烧。

昔日营寨的金戈铁马已经远去,如今留下这个平坦的山头,被村民种上了满坡果树。钻进林中,还可见到高出平面的1米多高寨墙。村民在生产劳动中还可拾到一些当年的瓦碗之类陶片,甚至还挖出一些箭头、刀片。1972年春有村民在附近的山头挖出一个汉云雷纹铜鼓,现存于广西民族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除此之外,党州村还有众多历史名人和故居,这些历史名人都对本地历史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周敬轩,一门九子同仕朝廷,为地方做出了一定贡献。又如蓝靛大王陈静斋,制靛致富后对党州修桥补路、积德行善。再如梁春堂,大力兴办学堂,为党州教育沥尽心血。还有党州村的奇闻掌故,令党州人津津乐道,传颂千年。

历经1300多年,党州古城能一直保护得如此完好,与党州村村委会制订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村民的热忱爱护密不可分。今年88岁的符春凤老人当过38年党州村村干部、17年村支书,他对党州村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他说,村民对村里历史文化古迹的百般呵护已深入民心、蔚然成风。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党州村成立古城管理委员会,发动群众挖掘整理党州珍贵史料,村里老年人协会天天聚集共商保护古迹良策,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为发掘、整理和保护党州历史和文化记忆,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新闻推荐

后驱动侧翻 红砖倾泻掩埋骑车男子 事发兴业,男子被救出时已无生命迹象

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韦功兵谭海杰)一辆拖头车和一辆后驱动一左一右并排向前行驶着,突然从左侧窜出一辆电动摩托车,由于视...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