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摇身变“示范村” 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的美丽蜕变
▲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蕉海蔗林农业示范区。(本报记者 蒋金泰 摄)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崭新靓丽的楼房错落有致,成片的粉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近日,记者来到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富民兴村
南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530人。2016年以前,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基础设施滞后,产业项目发展一片空白。为扭转这一局面,村“两委”班子依托地理优势,创新实施“党支部+公司+村民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南村建立起连片“金丰浩”牌粉蕉种植示范基地,从2015年的53.33公顷发展到现在的80公顷,辐射带动大平山镇发展粉蕉种植173公顷、兴业县种植666.7公顷,还带动博白县、福绵区以及贵港、南宁、崇左等地的粉蕉产业发展,形成广西粉蕉与果蔗轮作的特色产业圈。而南村涉及粉蕉产业的农户每年可获每亩1600元土地租金,全村贫困户142户530人共获得扶贫产业分红31.8万元。
产业的发展,也给南村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基地上务工的脱贫户陈献梅谈到自己现在的收入时,发自内心地高兴。她说:“像我们这种年纪,文化水平又不高,出去打工会有所限制。现在在基地打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另外,每年还有土地租金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今年打算建新房。”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10多户,有了这笔收入,大家都能脱贫致富,日子越过越好。目前,南村还通过投入300多万元建设粉蕉苗圃大棚出租、自主进行粉蕉甘蔗轮作、购买商铺、入股光伏等项目,不断拓展特色产业发展路子。
改善基础设施
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村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沿着平坦舒适的水泥路往村里走,在西江文化广场,一群老年人正在运动器材上荡悠,享受着田园慢生活。说起村里的变化,73岁的陈昭勇记忆犹新,感慨不已。“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泥泞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都是荒草水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从来没想过生活说变样就变样了,“现在村里变得越来越像公园了,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城里人都羡慕我们这里风景好,空气好。”陈昭勇的言语中透着满足和自豪。
该村第一书记罗政介绍,刚到村里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他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各项扶贫项目资金,努力改变南村贫困落后的面貌。2016年至2019年,南村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加建了村委办公楼第三层,对五保村(幸福院)进行修缮,将文化广场篮球场改造换新,修建水利灌溉渠800多米,新建村级道路5公里,将主干道全部硬化、美化和亮化,建成了标志性的“南村大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此外,南村有一条穿村而过的河流,为营造水清河畅、景美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该村加大河道管理及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打捞河流漂浮物、清理河道存量垃圾、河道清淤等工作。河道环境变好了,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每天早晚到河边散步、垂钓的村民越来越多。
如今的南村,产业发展了,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村民文化广场建起来了……一件一件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下来,群众心气顺了,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了。2017年,南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2018年12月,南村的兴业县蕉海蔗林农业示范区成功升级为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了“贫困村 脱贫村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跨越。
新闻推荐
演练现场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韦功兵)6月9日上午,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兴业县广西同兴化工有限公司开展无预案实战演练,兴...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