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为20名工人讨回薪酬 法院诉前调解促当事人达成协议
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本报讯 (记者 陈凤秀 通讯员 林莹 李晓梅)“一周时间,法院就让我们拿到了调解书,这件事终于能结了。”近日,接过兴业县人民法院出具的追索劳动报酬调解书时,20名工人走了2年之久的讨薪路终于结束。
讨薪未果,工人诉至法院
2018年起,这20名工人为兴业县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劳务,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并与公司约定完成一批种植后就结算一批的工资,但工作了一年多,工资却迟迟不见踪影。拿着公司出具的100余元至10000余元不等的欠条,工人们多次向公司讨要工资,然而公司均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一直没有支付。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我们的血汗钱啊!”两年讨薪未果,工人们于2020年4月9日将兴业县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考虑到该批案件涉及民生权益,且人数众多,如果通过诉讼程序,会增加诉讼成本,耗时耗力,反而不利于化解矛盾。本着便捷当事人、快捷高速处理纠纷的原则,主办法官决定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以尽快帮助他们走出讨薪困境。
诉前调解,促当事人达成协议
主办法官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后,了解到该公司原本的种植地块已经被征收,公司目前已经无法正常运转而补贴款又迟迟未支付到位,所以一直无法给工人结清工钱。鉴于该公司也有解决纠纷的意愿,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主办法官决定将多案合并调解处理,随后安排专人迅速联系工人代表、法律援助律师、提前核算工资、联系欠薪企业核实案情……
4月15日,主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邀请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主办法官抓住该案的焦点,着重从20名工人生活的不易,长期讨要“辛苦钱”的艰辛和兴业县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资金周转不足的困难方面出发,让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解。经过前期沟通、疏导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双方都愿意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即兴业县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10月15日前付清全部劳动报酬。为切实保障这20名工人的合法权益,兴业县人民法院当天便向他们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民事调解书,让工人们吃上了“定心丸”。
新闻推荐
本报兴业讯“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我之前养的那批青头鸭通过产业奖补拿到5000元,让我家的收入更稳定了。”近日,兴业县葵阳镇...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