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种植的荸荠滞销,兴业县高峰镇靖文村副主任王乐通过微信朋友圈帮村民推销,还当起“快递小哥”给顾客送货上门 半个月“带货”2万公斤
王乐在卸货中
王乐(右)在查看贫困户种植的荸荠。
3月7日下午5时许,王乐开着一辆从朋友处借来的小货车,拉着500多公斤荸荠,从老家兴业县高峰镇靖文村匆匆出发,赶往玉林城区,然后按照顾客的地址逐个送货上门。半个月来,王乐每个星期都有两三天这样送货到玉林城区。他用这种方式,半个月为村民卖出了2万多公斤滞销的荸荠。
“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都没有客商进村收购,村里的荸荠基本上没卖出去。”王乐是靖文村副主任,为了尽快帮助村民把荸荠卖出,从2月25日开始,他利用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人脉为村民推销荸荠,并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发现村里荸荠滞销,他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销
2月25日,王乐到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登记因受疫情影响而滞销的农产品情况,结果发现不少村民种植的荸荠几乎都没卖出。“天气逐渐回暖,如果不及时将荸荠卖出,它们很快就会腐烂变质。”王乐粗略估算,村里滞销的荸荠达4万公斤左右。随后,他想到了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助村民销售荸荠的办法。当天,他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图文并茂的“广告”:“受疫情影响,我村贫困户种植的荸荠滞销,有需要的请联系我……”
“‘广告’刚发出不久,就有很多人给我发来信息,都是询问荸荠价格的。”王乐说,不仅微信里不少朋友向他购买荸荠,还不断有陌生人添加他的微信下单。在微信朋友圈销售荸荠的第二天,他就接到了500多公斤的订单。
“由于顾客比较分散,我一个个送货上门,得不断给他们打电话核实地址;而且顾客下单的数量也不同,我在家按每人不同的数量装好袋之后,到了顾客家附近,还得一袋袋翻找。”之前没干过这活的王乐,一开始手忙脚乱的,“第一天拉货到玉林城区的时候,我忙到晚上10点多才把货送完。”
帮村民“带货”,却没顾上销售自家的荸荠
自从王乐发了微信朋友圈后,每天订单不断。由于必须提前装袋,一些农户忙不过来,王乐就干脆先把荸荠都拉回家,然后让母亲用秤帮他称好,再一袋袋装好。
“自己家的荸荠都还没挖完,你却整天想着别人的。”母亲对王乐有怨言,王乐理解。去年,王乐也种了不少荸荠,目前也都没卖出去,有的还在地里没挖。但王乐安慰母亲,“咱家里养有鸭,荸荠卖不出去,到时大不了挖来喂鸭,还省了饲料。”
“不少顾客下单后,还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吸引了越来越多人购买。”王乐的车一次只能拉200多公斤荸荠,为了能及时把货送到玉林城区,他向朋友借了一辆小货车,接到订单后,早上就把荸荠装好车,下午再拉到玉林城区。“我在村里的工作不少,每天都只能忙里偷闲去接单,并及时回复顾客的各种信息。同时,还要打电话给村民准备好货源。一天下来,得不断地接电话、回信息。”
在王乐的努力下,短短几天时间,村里就卖出了近2000公斤荸荠。之前因为荸荠滞销,不少村民打算放弃销售;后来在王乐当起带货人并找到荸荠销路后,这些村民的热情又被激发起来,纷纷把田里没挖的荸荠挖起并交给王乐帮忙销售。“大概估算,现在村里的荸荠已卖出超一半。”王乐说。
优先帮贫困户“带货”,吸引更多带货人进村
在帮村民销售荸荠的过程中,王乐优先帮贫困户销售。“原来还整天担忧这些荸荠卖不出去,没想到在王副主任的帮助下,短短几天就卖完了。”卢雪群是村里的贫困户,本来春节前采收了4000公斤荸荠,由于没人收购,又没地方放,只能堆放到家旁边的晒谷坪上。自从王乐通过微信朋友圈帮他推销后,堆放在晒谷坪上的荸荠就一天天减少。“最多时,一天就能拉走1000多公斤。”说着,卢雪群开心地笑了起来。
“要知道,荸荠全部卖出去了,这个收入可是我平时一年的收入。”说起王乐帮忙销售荸荠,贫困户王永庭竖起了大拇指。在王乐帮忙销售之前,王永庭家里的5000多公斤荸荠一只都没卖出去。同样,由于家里根本没地方放,他也像卢雪群一样,把荸荠堆放在晒谷坪上,被村民戏称为很难搬走的“大山”。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卢雪群和王永庭家里的这两座“大山”就被王乐全部搬走了。
为了尽快帮村民把荸荠卖出去,王乐还在微信朋友圈中“诚招”带货人,“如果是进村拿货的话,一定给挑最好的货。”消息发出不到两天,就有几拨人分别来到村里“带货”。
“带货人的销路好了,才能帮助我们尽快把荸荠卖出去。”为了能吸引更多人来到村里帮忙“带货”,王乐还专门交代村民把个头小的和品质较次的荸荠挑走。结果,短短一个星期,进村里帮忙“带货”的人就“带”走了1万多公斤荸荠。“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预计一个星期内可把村里滞销的荸荠全部卖完。”王乐说。
(记者 王耀前)
新闻推荐
本报兴业讯(记者/闭初健通讯员/吴泽豪)“你们企业是怎么落实防控措施的?现在有多少贫困户复工了?”3月6日,兴业县石南镇纪委书...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