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一养蛙达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马庄村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南国早报 2019-09-24 15:59 大字

陈疆曾是一名返乡农民工,通过养蛙走上致富路。 蛙舍里的泰国青蛙。 泰国青蛙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

南国早报记者周伟武文/图

泰国青蛙(下称“泰蛙”)因其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马庄村村民陈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养蛙产业,不仅自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还带领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1返乡创业小试身手

9月13日中午,玉林市城隍镇马村村边,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里,一个黑色大棚很是醒目。记者还未靠近大棚,就听到阵阵蛙叫声,不由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词。走进大棚,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青蛙,它们有的浮在水面,有的在岸上休息。

今年43岁的陈疆,正在大棚里与两名工人检查青蛙的生长情况。“这个青蛙品种叫泰蛙,我从事泰蛙养殖已有四五年了。”和记者交谈时,陈疆顺手将一只至少半斤重的青蛙抓在手里介绍。

陈疆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前些年,他在广东等地打工,手头渐渐有了积蓄。2011年,为照顾家庭,他回到玉林老家从事养殖产业。之后4年里,他先后养过鱼和猪,但每次创业都没成功,还因此债台高筑。

“我这个年纪再到外地发展已不大可能,但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找一条路子。”陈疆说,2015年,他从报纸上看到江浙一带有人通过养蛙致富,便借来几千元,前往当地打工学习。三四个月后,他学成归来,还带回200对种蛙,在自家一块稻田里挖池搭棚进行繁殖,当年就赚了四五万元。

2蛙舍曾被台风摧毁

陈疆说,泰蛙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和病害少等特点,他第一年出售的3批泰蛙,很受外地收购商欢迎。2016年,他投入十多万元,将自家的3亩地全部用于养殖泰蛙,并计划着将产业做大做强。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台风就摧毁了我的蛙舍。”陈疆回忆说,2016年9月,受台风影响,当地不少农作物被吹倒,他的蛙舍也未能幸免,导致大量即将上市的泰蛙跑掉,损失惨重。

“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整天都没精打采的。”蛙舍外,陈疆的工人告诉记者,青蛙跑光那段时间,陈疆整天借酒消愁,家里的事情都不管,但不少亲友鼓励和安慰他,希望他重新振作起来。

冷静下来后,陈疆仔细分析了原因:他选择的养蛙之路没有错,亏损的原因是天灾和管理不善所致,今后只要关注天气预报和加固蛙舍,这种情况就能避免。

为此,陈疆又向亲友借了五六万元,重新修复蛙舍,购进蛙苗。2017年上半年,他3亩多地的蛙舍出售了两批泰蛙,所得利润除了还清借款,还剩4万多元。

重新走上养蛙之路后,陈疆经常去各地拜访青蛙养殖大户,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养蛙方法。据他介绍,青蛙的天敌是蛇鼠和飞鸟,因此,常见的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养殖池均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养殖池四周还需设置隔离网,上空架设防鸟网。

另据他介绍,近年来,人工养殖的青蛙成为年轻消费群体青睐的美食,很多城市都有吃蛙主题餐厅,他养殖的泰蛙每只都有半斤重,肉质鲜滑脆嫩,很受客户欢迎。

3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养蛙之路越走越好,陈疆家里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去年初他先后买房买车。除此之外,他还带动其他村民养蛙,他负责免费提供技术。

马庄村村民陈裕森的蛙舍,距离陈疆家的蛙舍不远。中午时分,正忙着给泰蛙喂食的陈裕森说,他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6月他提出想跟陈疆学养蛙,没想到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如今,他已出售几批泰蛙,每次收入都很可观,“照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能脱贫致富”。

“我打算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创建自有品牌的吃蛙主题餐厅,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陈疆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乡镇已有十多户农民养殖泰蛙。他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保本回收的措施,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不断有人加入养蛙行列。目前,跟随他养蛙的村民都尝到了甜头,多的赚了十多万元,少的也有一两万元。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更新,这给特色养殖带来机遇,也带动了农村产业升级,提高了土地附加值。”城隍镇副镇长梁辉说,养殖青蛙是一个特色产业,需要不断摸索经营模式,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在当地,陈疆是这个产业的领头羊,带动了一些农户走上致富路。今后,该镇将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养殖业,鼓励和吸引更多像陈疆这样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新闻推荐

庭审现场进课堂 师生旁听普法课

庭审现场本报讯(记者陈凤秀通讯员李晓梅何挺)近日,兴业县人民法院到玉林市民族中学开展庭审进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该校公...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