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县的“富”教育 兴业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玉林日报 2019-07-16 06:29 大字

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玉林市民族中学校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本报记者 蒋金泰 摄)

花香树绿的校园、大气美观的教学楼、配套齐全的功能室、宽敞整洁的运动场……走进兴业县,最好的资源在教育,最漂亮的建筑在学校,最美丽的风景在校园,最动听的声音是校园里孩子的琅琅书声和阵阵笑声。

兴业县位于玉林市西北部,是1997年4月新设立的县,后发展、欠发达是这个年轻的县最大的县情。“兴业县原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基础薄弱、底子差,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把最好的教育给学生\’的发展理念,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兴业县委书记陆金学掷地有声地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兴业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知这一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使义务教育工作呈现出风生水起、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近8万名学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和雨露,健康快乐成长。2017年10月18日,兴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提前一年以全区最高分通过了自治区的督导评估;2018年12月,兴业县以全区最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国检……兴业,这个年轻的县在薄弱的基础上办起了富有且出彩的义务教育,滋润着朵朵花儿在阳光下娇艳怒放!

小财政大投入

不断刷新学校颜值

玉林市民族中学始建于1995年,是玉林唯一一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初级中学,位于兴业县山心镇324国道旁。以前,学校的教学楼较为破旧,教室的课桌椅痕迹斑斑,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学生宿舍和老师宿舍严重不足,学生几乎都是两个人同睡一张床,老师都是几个人住一间房,住宿条件较为艰苦。另外,学校校道坑坑洼洼,运动场较小且长满杂草,学生连块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由于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满足不了家长需求,附近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宁愿多花钱往县城学校送。”玉林市民族中学校长卢云锦感慨道。

“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兴业县义务教育要突围,必须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兴业县教育局局长莫罕铎如是说。近年来,兴业县始终坚持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公共资源配置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重点倾斜,举全县之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办学条件,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线。从2015年至今已筹集并投入教育经费12.51亿元,新、迁建11所学校和改扩建一大批学校。其中,投入1.31亿元完善运动场地及设施设备,投入1.16亿元配备图书仪器,投入7.81亿元新建学校4所,迁建学校7所,新增校舍20.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1万平方米,所有学校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全县186所农村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102个教学点全部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6月19日,记者走进玉林市民族中学,仿若置身一幅优美的画卷:干净整洁的校道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欢笑打闹;不远处宽敞的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上,有学生正在跑步锻炼;明亮的教室传来琅琅读书声,老师正在使用崭新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讲课……

“兴业县党委、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我校,现在学校教学用房、教育教学设施、功能室及配置、体育活动场地等均按标准化建设,还建设有科技室、科技园、民族文化园、图书馆等,教师人人有电脑,班班用一体机教学,校园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这两年玉林市民族中学的变化,卢云锦很是开心,“现在我们学校一点也不比城里学校差,附近的家长纷纷打消了让孩子到县城学校就读的念头,选择在家门口上学。目前,学校在读学生已经达1600多人,比2017年翻了一倍。”

大力度抓改革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 I'm going to take guitar lessons。……”一组学生踊跃走上讲台,看着一体机上的英文大声进行现场翻译,而台下学生与老师观察台上同学表现,在台上学生翻译完后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和差错,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这样富有趣味性的英语课得益于兴业县课程改革。

2017年以来,兴业县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科研整体构建,以课程改革为平台,推行“三段六步”教学模式(预习导学: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检查释疑;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探究展示;导学测评:整理测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教师爱教、精教、乐教,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办兴业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边远山区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兴业县还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投入2.23亿元建成广西首个县级教育云平台,新配教师电脑4984台,计算机网络教室193间,多媒体教学一体机2640套,每一所学校包括教学点的仪器设备、教育资源实现无差异配备。同时,实施“网络牵手工程”,建设“1+N”双师直播课堂教室1000间,做到全镇统一排课,偏远薄弱学校能够与名校名师课堂同上一堂课,从根本上解决偏远薄弱学校课堂质量不高、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

在玉林市民族中学,记者现场体验了广西首个县级教育云平台 兴业县教育云平台的强大功能。只见老师登录相关账号后,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浏览相应学科的备课、备考、个性化教学等相关资料,可以在线观看同步微课视频、下载其他省份的优质试题,大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得益于课程改革与云平台的使用,玉林市民族中学的青年教师李艳才进学校两年多,就通过不断培训与学习,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和课改名师。她说:“大家时常上平台观看名师上课视频,不断加强学习,长期下来不仅个人专业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大提升。”

强有力的教育改革收获喜人的成效!近年来,兴业县教学质量检测城乡逐步趋于均衡,2018年秋季期小学六年级质检语数平均分达75分以上,中考成绩一分两率由原来的全市排位倒数提高到前3名,并且每个镇都有学生考上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质量的提升吸引了每年接近350人回流读书。

潜心立德树人 培养正能量接班人

“鸡公车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独轮车,据说在诸葛亮的时代就有了……”覃新洁是来自山心镇石柜村的壮族妹子,目前在玉林市民族中学读初二,记者遇见她时她正在学校的民族展览馆参观学习。“我最喜欢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了!”覃新洁高兴地说,“我们学校的文体活动可丰富了,有韵律操、足球、背篓绣球、大象拔河、滚铁环、三人板鞋、竹竿舞、高脚马等,其中竹竿舞、背篓绣球是我最喜爱的文体活动,一有时间我们就去操场跳竹竿舞或玩背篓绣球。”

除了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玉林市民族中学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科技园、民族文化园、校本教材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并大力建设“和雅”文化,把学校打造成老师儒雅、学生文雅、学校典雅的民族中学。记者在校园内漫步发现,校园里随处可见有关“和雅”文化、民族文化、国粹文化的宣传板报,其中足球场的围墙被一幅幅师生共同制作的“和雅”文化宣传板报装点成漂亮的文化长廊,不时有学生驻足观看和学习,“和雅”文化在不经意间悄然入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兴业县狠抓学校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发展,各校充分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和实际,将“五旗一徽”(国旗、党旗、军旗、共青团旗、少先队旗、国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文化等内容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充满正能量的时代新人和合格接班人。山心镇中心小学“和德”文化、葵阳镇中心小学的“根”文化、石南镇六联小学“爱雅”文化……文化之花在各镇中小学绚丽绽放。目前,兴业县已成功打造了玉林市民族中学、山心镇中心小学、葵阳镇中心小学、石南镇六联小学等内涵丰富的示范学校,引领该县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兴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来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加快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给孩子们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责无旁贷!”兴业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开源表示,“兴业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优化城乡、区域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新闻推荐

豪车掩护、脱逃有绝“技”、七旬老人也贩毒…… 兴业扫毒:剧中“大片”连连上演

毒贩经过玉林南收费站,被民警一网打尽。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近期,兴业警方加大打击贩毒犯罪,一举破...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