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外出打工,不如回家“炼刀”

玉林晚报 2018-06-15 06:53 大字

父子俩在研制刀柄模具。梁方初在给刀具淬火。兴业县石南镇凤山村是著名的“小刀村”,至今仍可在这里看到近乎绝迹的传统手工打铁。2010年,“石南小刀锻制工艺”就被列为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山村村民梁立勤便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儿子梁方初中专毕业后与他并肩作战,携手共同革新,引进先进制造工艺,把纯手工制作转变为半机械化生产。

“从事一门技艺并非规模扩大就是成功,我认为有了传承才是成功。”梁立勤说,他现在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儿子梁方初娴熟地掌握了祖辈传下来的制刀技艺,他希望儿子能把祖辈的手艺发扬光大,把刀具厂做大做强。

父亲:希望儿子尽快独当一面

走近立勤刀具厂门口,“叮叮叮”“当当当”响亮的金属敲打声便传入耳朵。厂区内,工人正在忙碌,锯铁、电焊、给刀具淬火、打包装……在其中一间屋子里,梁立勤正和儿子梁方初研究一个刀柄模具的制作。

“这是一个新的刀柄模具,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改进的。”梁立勤说,为了能够尽量做得让客户满意,父子俩研究了一个上午,仅一根用来稳固模具的钢筋就换了两次位置。几度交换意见后,梁方初的意见得到了父亲梁立勤的认可。最后,按照梁方初的建议进行了焊接,这个改变也让模具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在制作模具,大部分已由儿子自己作主。”梁立勤说,模具制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于顾客喜好不同,模具经常要更换。特别是刀柄模具,一些客户喜欢大的刀柄,一些客户则对小型刀柄感兴趣,对花纹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所以,制作模具不仅要求速度快,还要保证质量。

“除了模具制作上还有欠缺外,其他工序我儿子的技术都已经非常熟练。”梁立勤今年已经60岁,再过半年就要退休了,儿子才30岁出头,他希望儿子在制作模具方面能尽快独当一面。“以后的模具制作,我只会作儿子的‘参谋\’,不再动手,尽量让他自己操作。”

儿子:传承祖辈技艺是一种责任

梁立勤家制作刀具已有100多年历史,代代传承下来,拥有了独特的工艺。“石南小刀锻制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石南许多群众都以锻制刀具为生,民国时期是石南小刀锻制的高峰期。”梁立勤说,凤山村的打铁师傅几乎没有放弃这门手艺的,而子承父艺,更像是一条铁规。

“在儿子读中专时,我就让他报读数控专业。”梁立勤说,儿子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机械制作方面的天分,两三岁就开始看他制刀,以前的小刀里还装有弹簧,儿子大点后会自己拿来拆开,又自己装上,到读书时已经可以帮忙做很多活了。

但让梁立勤失望的是,梁方初中专毕业后,被深圳一家电梯公司录取了。本来等着他毕业后回到自己身边继承手艺的梁立勤连忙打电话给儿子,没想到儿子回了他一句:“跟你制刀既辛苦,又赚不了几个钱。”儿子的坚决,让梁立勤非常失落。

梁方初在深圳公司里干了两年,起初他的确没想过离开公司,却在一年回家过春节时,主动辞去了工作。“其实父亲后来没有再叫我回家,但我懂他内心的想法。”梁方初回想起当初决定辞职,仍觉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指引着自己。那次过年回家,梁方初第一时间到刀具厂看望父亲,当时父亲正在给刀具淬火,对他说了一句至今让他难忘的话:“祖辈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我们不能丢,你的爷爷传给了我,不能到你这里断了。”

正是这句话,让梁方初最终决定选择在家跟父亲学习制刀。“传承祖辈技艺其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传统的继承。”在父亲的教导下,如今梁方初已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乐趣。

发展:在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前景广阔

石南小刀制作工序繁多,首要的是选用上好的钢板,然后是切模、熔铁、打铁、淬火、拼合、打磨抛光、开刃等,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如果哪一道工序做工不到位,整把刀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其中,淬火这道工序是最讲究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梁立勤介绍,看一把刀的好与坏,就看淬火是否到位。他到全国各地刀具生产企业参观过,发现自己的淬火技术有独到的地方,因为能更好地控制炉内温度。经过这样特殊处理之后的菜刀,不但锋利,硬度还十分稳定。现在,这门技艺也成了梁方初的“拿手好戏”。

在制作车间,梁方初给刀具淬火时,显得驾轻就熟。只见他把刀烧得发红发亮后,突然从高频炉中抽出,放进水中,随后又放进一台机器中压住。

“在淬火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握全部是凭感觉判断的。”梁方初介绍,烧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抽出来,根本没有仪器测量,全凭肉眼判断。当初,为了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梁方初数不清有多少次在父亲旁边蹲得脚都麻木了,却毫无知觉。“这种传统技艺,有时就是一个动作的快慢都可以决定刀具品质的高下,所以学的时候,我连父亲的眼神都不放过。”

学习有时是要靠领悟的,得用心。因此梁方初刚开始学制刀时,梁立勤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让他静静地在旁观看,待他悟出一定的道理后,才让他自己动手。“到我自己动手时,父亲反而大胆让我去做,即使做出废品,他也从不责骂我。”正是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梁方初迅速成长,不出半年时间,他就可以独立进行淬火了。

“目前我们一天可制作数百把菜刀,每年能生产近60万把菜刀、水果刀、旅游小刀等,产品供不应求,除了广西区内,还远销义乌、沈阳、广州等城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梁立勤说,现在兴业县还计划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石南小五金工业集中区,为石南小刀锻制技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手艺有了传承,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广阔,我对儿子充满了信心。”梁立勤看着已经能挑起重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的自己。也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在父辈们的循循善诱下,走上了传承之路,将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小小村级纪检委员有“大作为” 兴业选优配强村级纪检委员

本报兴业讯“梁大叔,早啊。我今天来是想问一下,您上个月的低保金领到了吗?”“家里最近有什么困难吗?”……兴业县小平山镇三...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