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渐成市民新生活方式

玉林晚报 2018-05-18 13:50 大字

越来越多市民喜欢参观博物馆,对话历史,传承文化市民在欣赏展品孩子们在博物馆里学习制陶艺17日,市博物馆里,来自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学生小梁和几个同学正在一楼的临时展馆里兴致勃勃地欣赏“禧·福——南京博物院藏吉祥文物特展”。小梁说,在学校附近就能欣赏到国家级博物院珍藏的国宝,机会难得,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前来欣赏了。平时同学们也经常关注市博物馆的展览信息,一有时间就过来“泡馆”。

记者采访发现,喜欢跑博物馆的市民不止是学生,自2015年市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市民也逐渐形成了来博物馆汲取“文化养分”的习惯。

临时展馆,精品多水平高

“临时展馆有四个,这些展馆是常年满展的,一年中各种临时展览有十几次。”市博物馆馆长李长江说。去年展出的“巨匠丹青——广西博物馆藏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精品画展”,以及今年展出的“澄怀观道——走进清代山水名画家的艺术世界”等重量级别的画展,都在市民中引起轰动。书画爱好者唐鹤飞专程从兴业县多次来到市博物馆,细细欣赏这些名家巨作。他说,如果没有博物馆,要欣赏到这么多名家真迹,在玉林是不可能的,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今年1月市博物馆举办的“玉城珍藏——玉林市民间收藏精品展”,让玉林的藏家们多年珍藏的宝贝登上大雅之堂,玉林市当代画家陈一峰的画作也在这里与家乡人民见面。其它如古琴展、紫砂壶展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文化内涵的展览,满足了市民各种求知欲望。如此多的临时展览,在区内地市级博物馆中是较为少见的。

“今后,我们临时展览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比如,近期拟合作办展的有东莞可源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李长江表示。

4000多件文物,50万人次参观

很多年龄小的市民并不知道,市博物馆最早的位置是在市人民公园旁边,那时只有简陋的100多平方米的展厅,能够展出的展品也只有一百多件。消防、安防设施简陋,博物馆3000多件文物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2005年旧博物馆拆除后,市民更是无缘欣赏文物。

经过10年的努力,新的博物馆终于和市民见面了。2015年12月26日,市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市民纷纷前来参观,到目前达50万人次。

市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3981㎡,其中陈列展厅面积6000㎡,是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演示玉林历史发展与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

据介绍,市博物馆目前有文物约4000件,陶瓷、铜器、玉石、书画、家具、杂项等门类一应俱全,以玉林出土的文物为主。馆内陈列以文化板块和历史脉络为展示顺序,围绕玉林作为“千年古州,岭南都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的独特地位,展现玉林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区位优势、风光名胜、古今名人、古今大事等全景式的历史文化大观,向观众集中反映玉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市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购买、单位拨交、市民捐赠、公安机关缉私移交和出土出水的文物。“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本村的山地上挖出过铜鼓,后来铜鼓不知道去向。参观博物馆时才发现,原来它就在这里,我心里着实开心和自豪。”兴业县的唐先生表示,由于大部分藏品都是出土于玉林本土,让参观的市民倍感亲切。

“请进来”,各种有趣活动吸引青少年

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馆内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最新科技,以多媒体、电脑触摸屏等为辅助设备,通过文物标本、图片资料和场景模型的展示,向广大青少年传播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

两年多来,市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中华文化经典展演”“红色中国风——民俗剪纸活动”“元宵花灯喜乐会”“我眼中的写意画”等系列活动,让市民和青少年朋友参与到博物馆的互动活动中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展览时,博物馆通过卡通式图案和文字,营造活泼的氛围和情景剧,让青少年朋友拿着原始人类的石斧等各种复制品参与游戏,穿越到过去,在有趣的氛围里学习到知识。

不定期举行的“玉博大讲堂”,请来不同专业的专家给市民、学生讲述历史、文物、自然的知识,也让很多人受益匪浅。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市博物馆还举行了“拓印体验小课堂”“竹简篇脸及书写体验”活动。未来,将打造智慧型博物馆

市博物馆还不时“走出去”,到社区、到单位、到学校举办各种讲座和传统文化演示,如蓝染演示等。市收藏协会秘书长黎开阳表示,市博物馆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协会的会员经常到这里参观,提升了大家的鉴赏水平,增长了历史知识。很多学校、社会团体、部队等,也把市博物馆当成作了教育基地。

馆长李长江感慨地说,市博物馆免费开放两年多来,见证了市民素质的提高,以往在博物馆里常见的乱跑动、触摸文物、喧哗的不文明行为少了,来博物馆汲取文化“养分”的市民多了。未来,市博物馆将打造成智慧型博物馆,利用营造虚拟空间等更多的新方法,让市民接触更多的文博资源,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厚重,使参观博物馆成为更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

(记者刘赛)

新闻推荐

兴业县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实现就近入学 “老乡家园”配套中小学九月招生

本报讯(记者陈东张钰斌通讯员何少凤)5月14日,记者在兴业县易地扶贫搬迁小区“老乡家园”西面的兴业县第四中学、城西小学、...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