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龙安 触摸“冶铁遗址”的向海印记

玉林晚报 2018-03-30 16:36 大字

以炼铁炉为中心形成的这个土堆,是由铁渣堆积出来的 古屋侧面的乱石堆里,随手就能扒出铁渣借助支流三山江,绿鸦铁器通过"海丝路"源源不断外销遗址范围内唯一一个遗址界碑是六西村自筹资金设立的普通如村口牌坊的对联,都透出"冶铁遗址"的向海印记“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

往的海上通道。其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主要为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因此,探访这四大宗贸易商品生产和制作的遗迹,就是追寻与还原“海丝路”历史点滴的过程。

在采访组由北向南一路向海的足迹中,瓷器部分探访了容县城关窑址和岭峒窑,铜器部分探访了北流铜石岭和容县西山冶铜遗址。而此次,采访组将对铁器部分进行探访,目标为兴业县龙安镇的绿鸦古冶铁遗址,据说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唐宋年代炼铁遗址。

历史印记:丝绸之路上的兴业铁器

在出发探访绿鸦古冶铁遗址前,采访组翻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这个冶铁遗址来头不小:兴业县龙安镇古称“绿霞”“绿鸦”。据史载,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龙安曾属于唐代平琴州,因朝代变迁,相继隶属于党州、南流县、鬱林州以及现在的兴业县,“绿鸦”此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这里的绿鸦古冶铁遗址始建于唐代末年,盛于宋代年间,衰于明代,曾是南宋时期全国两大冶铁基地之一,其在冷兵器时代极为重要,先民们随着绿鸦冶铁的兴盛而在此安居繁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之一,这里的铁曾通过村前河流经南流江转运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据专家考证,当年绿鸦“铁都”冶铁产品的远销,使玉林成为“岭南都会”。据《大明一统志》载:“绿鸦山在鬱林西北三十五里,州人于此间淘取青黄泥炼成铁铸成锅。”《與地纪胜》载:“绿鸦场的南流县,收铁六万四千七百斤往韵州涔水场库交。”冶铁从三山江下船,沿西江而行,最终库交。鬱林州因冶炼和远销铁及铁产品,致使商贾云集、交易繁忙,“岭南都会”自此形成。

玉林市志》中也提到,至宋代,南流县的绿鸦场冶铁达到高潮,方圆数十公里,年产铁达64700多斤,销往广东韶关做铸造用,一年产铁相当于广东最低年产还多一些,占仁宗皇朝时全国产铁的1.28%,最高年产占全国产量的30%。

由于该遗址极具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2000年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而玉林市申遗办自2015年成立以来也开展了大量申遗工作,目前正严格按照申报程序,拟将龙安唐宋炼铁遗址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写照:古镇遗韵随处可见

采访组从玉林城区出发,开车行驶半小时便到了龙安镇上,顺着路牌指示直奔六西村。在村口,映入眼帘的都是新建的楼房;而往村里走,古建筑则开始增多。这些建筑颇有年代感,据说都有百年以上历史。最后,采访组把车停在了六西村村委会门前,并向村委打听哪里可以看到残存的冶铁炉及铁渣,村主任黎坚立即热心表示可以带路前往。

跟着黎坚的步伐,采访组往六西村的“旧村”走去。越往“旧村”走,古建筑越多,到最后宛如穿越时空之门,入眼的都是青砖大瓦屋、石子幽径。这里的古宗祠、古祠堂、古民居、古文物等古建筑大部分都保存良好,这样少见的古建筑群让采访组成员惊叹不已。

“这样的‘古物\’在龙安还是不少的。”黎坚表示,龙安作为一座千年古镇,镇上遗韵随处可见,有古遗址、古民居、古石梯、古街巷、古推龙门、古文物、古墓等。比如:宋代绿鸦古冶铁遗址,号称“南方铁都”;唐代龙胆村龙泉枫木井,如今井水仍可饮用;出土西汉的羊形铜灯、宋代的铜鼓、明代的铁钟;柑子塘、大坡发现唐代平琴州城遗址、明代大皇碑引水工程遗址、中村和六西村山坡的古代引水建筑工程。

实地探访:落叶覆盖下是堆积的“冶铁遗物”

采访组沿着幽径不断往前走,在一座古屋侧面的乱石堆旁,黎坚突然停下,从乱石堆中随手扒出两块黑黝黝的“石头”。“这块就是当年冶炼后的铁渣!”黎坚解释,这堆乱石中黑乎乎的基本都是铁渣。

爬上山坡,穿过几片树林,最后黎坚指着一个大土堆说:“那就是我们要找的东西。”可眼前这一幕,让采访组成员很疑惑:这个大土堆顶上全是灌木杂草,不长草的地方也被厚厚的落叶覆盖。这就是冶铁遗迹?只见黎坚用一根棍子拨开杂草和落叶,底下黑黝黝的石头便露了出来,他指着土堆中间一段类似圆柱体的坡面说:“这就是炼铁炉的壁面。”

见此,采访组成员纷纷蹲下身去,拨开表层的杂草落叶后,便发现以炼铁炉为中心形成的这个土堆完全是由铁渣堆积出来的。这些散落的铁渣沉重而坚硬,表面大多布满蜂窝状的小孔,经仔细搜寻,还能发现一些管状物品(据说是风管)。

当采访组还在为如此丰富的“冶铁遗物”惊叹时,黎坚却说道:“这些还算少的,在我小时候,六西村周围山上随处可见铁渣,稻田里流出的都是有铁锈的水,可以肉眼看到很多冶铁炉,而且村民建房挖宅基地常有风管、泥范、炼渣和宋代陶瓷片出土。可惜之前很多人都不懂这些是文物,就随便丢弃了。”黎坚的话让采访组成员感叹,无法想象古代这里是如何一片冶炼盛景。

专家解答:绿鸦冶铁盛况是这样形成的

为何龙安会有如此大面积的冶铁遗址?

“你们看到的只是遗迹中很小的一部分。”玉林市申遗办专家黄继军老师介绍,绿鸦古冶铁遗址以龙安圩镇为中心,方圆约15平方公里,残存物亦分散分布在此范围内,中村与六西村口有几千平方米堆积成小山的炼渣,并有数百平方米的烧结层,还有一座比较完整的炼铁炉。自1981年发现后,经考究,该遗址极具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考古工作者曾3次对绿鸦一带进行详细考察,发现了大量炼渣、风管、残炉、陶瓷片等。

对于绿鸦冶铁盛况是如何形成的问题,黄继军老师告诉记者,众多专家考究后,都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施行“和辑百越”政策,先进的中原文化随之进入玉林,其中就包括冶铁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铁骑需要量增加,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绿鸦场是宋朝在南流县设立的一个冶铁工场,因龙安西南3公里外的砂铲岭和东南7公里的狮子岭西麓均有大量红铁矿,这些资源就近解决了冶铁原料;而大量的燃料应是“镜炭”——一种由硬质木烧成的薪炭。当时寒山原始森林有大量阔叶乔木,就地砍伐后经土窑闷烧,即成炭。南流江的两条主要支流三山江和绿鸦江当时应能通大船,人员和产品往南可经盘埠沿南流江下北部湾达粤东、海南;往东北可经茂林上岸走一段陆路过鬼门关再上船,沿北流江顺西江而至中原。因此,古人在此设冶炼场地为最佳选择。

未来发展:保护与传承并存

龙安是一个与南流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且有着丰富文物的古镇,其绿鸦古冶铁遗址遗留的大量文物遗物为玉林市“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遗址保护以及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学术支撑。

村民对于冶铁遗址的保护也都有很强的意识,有冶铁遗址的村庄都在积极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项目,尽最大能力做好保护冶铁遗址的工作。绿鸦古冶铁遗址范围内唯一一个遗址界碑,就是龙安镇六西村自筹资金设立的。

而如今,六西村的村民们正在努力做一件更大的事:把绿鸦古冶铁遗址打造成一个冶铁遗址公园。在六西村村委会,记者翻看了由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冶铁遗址公园规划案本。主要是在原绿鸦古冶铁遗址处扩大建设一个遗址公园,使六西村的特色冶铁遗址成为观光旅游景点。通过建设冶铁遗址公园,对遗迹作保护性开发,以再现当年绿鸦场原貌,并与北流铜石岭冶铜遗址相呼应,使之成为玉林市旅游考古的一个热点。

未来,要把传承和发展作为主题,既要保护好绿鸦古冶铁遗址,也要发挥龙安古镇文物古迹众多的优势,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众多静态实物体现龙安的动态历史,向游人展示古镇龙安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法官析利害关系,同事速还5万借款

“铃……铃……”23日早上刚上班,兴业县法院立案庭的电话铃骤然响起,值班法官拿起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我是陈某,是一起民间借贷案的原告,昨晚被告简某已经把5万元划到我的银行账号,太感谢你们了,终于...

兴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