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实抓好民生建设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玉林日报 2017-10-14 11:59 大字

民生改善,则民心凝聚。养老、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关乎人的一生,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十八大以来,兴业县委、县政府全面铺开城建、交通、民政、卫生等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抓好民生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打造“公建民营”养老品牌让老人老有所“医”

十八大以来,兴业县共建有各类养老机构172家、养老服务床位14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0张;在全县建设57个幸福院,实现全县幸福院全覆盖的目标。近年来,兴业县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新模式,努力打造兴业县“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示范性养老品牌。

葵阳镇的一个小院内,高大的树木投下绿荫,盆栽里的鲜花正在绽放,这里的每个房间都窗明几净,老人们有的在凉亭里下棋,有的在运动器材上运动,有的则在医务室做健康检查……这是9月27日下午,记者在铁联仁康养老服务中心看到的情景。

广西仁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乘表示,铁联仁康养老服务中心是兴业县“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设有床位150张,目前入住老人76人。该服务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护士、护理员,真正做到医养结合,让养老方式从“传统型”转变为“关怀型”,从“单一服务”转变为“多样服务”,实现全县失能、半失能和精神病特困人员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近些年,兴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大胆提出在养老服务机构率先实行“公建民营”的改革思路,通过委托管理,在保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国家所有权不变、集中供养对象人数不变、政府应承担的供养水平不变的基础上,以整体捆绑打包的形式将全县172个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五保集中供养机构委托民营企业广西仁康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福利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做法,率先在广西全面推行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五保集中供养机构整体实行“公建民营”,在全市及至全区尚属首例。

目前,兴业县正努力将兴业县民政园区打造成在全区甚至全国有影响、高端化的养老服务品牌,打造兴业县“医养结合”“公建民营”示范性养老品牌。兴业县民政园项目规划占地69亩,筹资8850万元,设置养老床位500床,是一所集养老、康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福利中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解决兴业县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孤残老人、孤残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集中供养和托老养老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十八大以来,兴业县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全力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5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8464人。近年,全县小学学龄正常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2017届毕业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07%,高中学生毛入学率达到75%。

9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顿时听到阵阵琅琅的读书声。该校校长覃礼范告诉记者,兴业县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兴的县直属义务公办学校,学校现有学生888人。该校坚持以质量和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自创了“国学武术操”,开设了“大课间”活动、“一班一品”的展示课;开展诗歌、艺术、剪纸、书法兴趣班的教学,实践基地的种植评比,力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农村的学生也一样能使用‘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先进设备进行学习。”兴业县教育局副局长莫晓说,十八大以来,兴业县以推均衡发展为契机,大力推进各项教育工作,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3亿多元,其中撤并初中6所,撤销教学点12个,45个完小改制为教学点,新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3000个,改扩建了262所义教阶段的学校。城乡学校的教育装备均赶上了现代化水平,农村孩子、弱势群体孩子同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现代化义务教育,跟上创新时代的科技发展。

莫晓还表示,兴业县教育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广西第一个县级云平台——兴业县教育云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网络改造,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所有学校和50人以上的教学点教室全部配备智能一体机,学校有标准的电脑教室。学校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与全国优质资源共享。

目前,全县185所村完小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均已达标,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显著缩小,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就读机会得到有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谱写农村幸福生活新篇章

自“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启动以来,兴业县积极探索,落实措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清洁家园、水源和田园;再经“生态乡村”建设,绿化村屯、净化饮水、硬化道路。2017年,兴业县更是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美丽兴业·宜居乡村”三个专项活动,开始“宜居乡村”建设,计划两年内实现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进而向“幸福乡村”迈进。

道路干净,古树环绕,一幢幢小楼房拔地而起,邻里之间互相寒暄,保洁员则一家一户地正在收集垃圾。9月27日,记者走访大平山镇陈村社区时,充分体会到了陈村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在陈村社区,路面上基本看不到垃圾!”陈村社区支书庞忠告诉记者,“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县的支持、指导下,陈村社区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了物业化的“垃圾不落地”村级保洁模式,通过村规民约促使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陈村被评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2015年2月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近年来,兴业县还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与发展生态循环种养相结合,积极推广“高架床+益生菌”生态养殖模式,推行生猪小散养户抱团养殖、传统猪舍生态改造升级工作。其中,兴业县陈村“小散养户集中养殖”小区是玉林市生态养殖转型升级的成功典型示范区之一,也是兴业县为配合南流江流域整治,推动小散养户生态养殖、清洁养殖、种养循环的一个示范点。

“陈村以养殖业为主,是广西有名的‘养殖第一村\’。过去生猪、生鸡散养,社区里臭烘烘的;现在,养殖户集中于一个区域进行生态养殖,不仅成本降低了,环境也变好了。养殖粪污经过处理,还能用作砂糖橘种植的肥料,农民又可以进一步增收!”兴业县陈村“小散养户集中养殖”小区负责人李烈说。兴业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该村庄生活区散养的47户群众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成立了民众种养专业合作社,租用坡地集中建设生猪高架床养殖楼5幢,并建设沼气池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兴业县陈村“小散养户集中养殖”小区用益生菌生态养猪,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开创了源头治污、农业增效、乡村美化的“小散养户集中养殖”新模式,户均年增收2.5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新闻推荐

荒坡上崛起现代工业园 ——兴业县大平山机械产业园五年蝶变之路

“要说这里的变化呀,那实在太大了。你看,以前是一片荒坡,现在已经变身成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10月12日,梁旺站在兴业县大平山机械产业园指挥部二楼,指着眼前的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向记者介绍。201...

兴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业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