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半夜挑水” 今日“清泉入户” ——农家小院里忆苦思甜话“吃水”

玉林日报 2017-08-03 11:45 大字

中午时分,兴业县高峰镇靖文村村民王永山站在自家厨房的洗菜盆前,轻轻一拧水龙头,一股清泉汩汩流出,很快就把当天要吃的菜洗干净了。“要知道,我们现在能用上这么方便、安全的饮用水,可是盼了多少年呢!”王永山感慨不已。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群众身体健康之本,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高峰镇靖文村,当地村民为此等了数十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水资源严重短缺,当地村民均以地下水为生活水源,饮水难和饮水安全是村民长期忧心的一件大事,村民最盼望的事就是解决饮水难题。

为了喝上水,靖文村村民经历过一段难以言说的“吃水经”。村支书王桂明告诉记者,以前,全村人吃水就靠着村头那口大水井维持,若遇到干旱井水枯竭期,那口井根本满足不了全村人畜的饮用需求,为此不得不数次扩大。尽管如此,每每遇上夏季暴雨时节,井水浑浊不已,村民辛苦挑来的水要沉淀很久才能使用。

村民庞与芳嫁到村里几十年了,一提起以前没水的日子,她直摇头道:“太苦了,太苦了。”她说,由于水源远,大家经常半夜起床挑水,吃尽了苦头。“那时候,基本上每家每户要固定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干,专门去水源点排队挑水。”“外村女孩都不敢嫁到村里来,怕的就是吃水,愁的也是吃水。”……不少村民纷纷围过来,向记者诉说着那些年的“痛”。

隆隆钻井声响彻了整个靖文村。为了更方便地喝上水,靖文村开始家家户户在自家院落寻找水源打井取水,而且几乎每一口井都有数十米深。这样一来,村民打井取水较以前方便了不少,但最紧迫的问题仍未能解决——井水煮沸后会出现石粉沉淀,经过有关部门检测得知,当地水源的水质不好,不太适合饮用。由于水质差出了名,甚至引来了不少兜售净水机的小贩入村。

群众吃水难问题愈演愈烈,村民要求安装自来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高峰镇党委、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必须要啃下因缺水导致贫困的“硬骨头”,把解决群众用水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和卫生健康状况。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共同努力,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大好机遇,经过科学研究后,决定从邻镇的水库引来清澈、干净的水库水。

一阵阵机器的“轰隆隆”声唤醒了饱受干涸之苦的靖文村。2014年初,靖文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正式动工,靖文村的村民终于看到了希望。

从架设管道到安装水龙头,看着一天一点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靖文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群众对改水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参与热情,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为工程“护航”,管线往哪走就从哪开挖,项目进展迅速。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主管道、进户支管道等全部铺设完成。当年春节,村民一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

“优质的水源,层层把关的输水管道,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为水质忧心了。不出家门就有水喝,这种感觉真的是棒极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件大好事大实事。”说着,王永山开心地拉着记者参观起他们家的杂物间:“你来看,这是我们家里以前用来储水的大缸、挑水桶,以前可宝贝着呢,现在呀,早就‘下岗\’咯。”

哗哗的流水声、爽朗的欢笑声,在美丽的农家小院里碰撞交织出美妙动听的回响。行走在高峰镇城乡大地,这样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面如同流动的电影,一幕幕定格在脑海中。随着一个个饮水工程的奋力修建,一根根管道的紧张铺设,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每一户百姓家庭,更流进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彻彻底底圆了他们大半辈子的“吃水梦”。

新闻推荐

玉林市调查185户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 自治区残联理事长边疆莅玉调研

自治区残联理事长边疆到玉林市调研边疆(右一)深入残疾人家庭访问调查按照中国残联的部署和安排,玉林市玉州区、兴业县为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样本区,今年7月起玉林市185户残疾人家庭被列为入户...

兴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