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残疾青年刘晓艳:身残志坚勇拓电商路
刘晓艳查看淘宝店铺订单情况
记者 李源 通讯员 辛亚娥 郭婵 文/图
紧盯电脑屏,整理货品,包装快递,拄着拐杖每天超过10个小时的忙碌……这就是32岁的吴堡残疾青年刘晓艳的创业生活。“虽然每天很累,但从苦闷迷茫到重新开始,感觉现在的生活有奔头,有盼头。”刘晓艳说道。
两个电商平台上 日均成交十几单
每天早上8点,刘晓艳都会准时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店小二”生活。“查看淘宝店铺前一天的发货情况、订单进度并联系发货。”刘晓艳说,她还要时刻关注微店上的客户信息,做到五分钟内必须有回复。一天中最忙的时候是晚饭后,那时候客流量最大,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
“我做电商的竞争优势就是保证品质和服务,薄利多销。”刘晓艳说,现在网上回头客很多。
刘晓艳的店铺主要经营手工空心挂面、红枣、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2016年,刘小艳报名参加了吴堡县电子商务培训课程。经过几期培训后,她掌握了一定的淘宝知识,便把土特产上传至自己店铺进行宣传售卖。由于淘宝店铺推广、宣传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她在资金上没少发愁。就在这时,吴堡县残联帮刘小艳申请到1万元电子商务扶贫资金,让她的店铺起死回生。
如今,刘小艳一个人揽起了店铺的客服、推广和运营伙计,每天平均销售十几单,月均純收入2000多元。
“等有能力了,我也想帮助别人”
刘小艳出生在吴堡县岔上镇樊家畔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她,两岁时还不会站立。在父亲、哥哥和两个姐姐的轮流陪伴下,刘小艳每天坚持学习走路,站起来又跌倒,跌倒了再爬起来……经过努力,刘小艳终于可以靠着双拐走路,像正常孩子一样念书。
可小学毕业后,因为村里不设中学,自己行动又不方便,刘晓艳只得无奈辍学在家。那时候的她哭过、闹过,甚至还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每当想起父亲日渐苍老的面颊,她就不断鼓励自己:“灾难虽然可以摧残我的身体,但绝不能让它摧残我的心灵,更不能让它摧残我的意志和尊严!”
转眼间,2012年,刘小艳的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拄着双拐,到外村陪读的她在租房问题上碰了壁,于是,她做出了进城创业的决定。
2013年春节刚过,刘小艳就带着家里仅有的1180块钱来到县城开了一家杂货铺。由于没有经验,店铺地方比较偏僻、人流量少,生意一直不好。为了补贴家用,她又在学校、广场摆起了地摊,干起卖十字绣的生意,从刚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来每天纯利润30块、50块,她的创业热情一下子点燃了。吴堡县残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予刘小艳5000元自主创业补贴,帮助她在县第二完全小学附近开了一间手工工艺品店。
2016年,因缺资金被评为贫困户的刘小艳报名参加了吴堡县电子商务培训课程,一番取经下来,她便打起了开淘宝店铺销售土特产的主意。
虽然身体不便,但谈到现在的生活,刘晓艳很满意。“虽然遭遇了不幸,但我赶上了好时代。”刘晓艳说,她从困难中走出来,遇到了“贵人”。“我说的‘贵人’,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好多好心人和热心人。”
刘晓艳回忆,由于过度劳累,2017年她的双腿疼痛,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通过中药艾灸、调理来缓解关节疼痛,网店的收入除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销,剩下的几乎都用来买药了。“县残联、街道办得知我的情况后,帮我联系创业项目,寻找货源,给我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县电商中心、黄河红枣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我创业路上打退堂鼓的时候,及时来开导我,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走不到今天。”
“希望我的小店越做越大,等有能力了,我也想去帮助别人。”刘晓艳说道。
新闻推荐
“一碗拌汤”的关爱从未改变 探寻中国共产党创建并延续下来的最早监狱
20世纪80年代,外宾参观监狱。本报记者抒方在延水河畔的清凉山上,有一排排普通窑洞,富平监狱的前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看...
吴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