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业 旺产业 富农民 吴堡县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榆林日报 2019-08-29 09:58 大字

种植花椒 贫困户喂养奶牛 蚕桑鼓起钱袋子 发展苹果产业

本报记者闫景 通讯员霍喜龙 辛亚娥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今年以来,吴堡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当地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山地苹果、红枣、花椒、核桃、蚕桑、畜牧养殖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夯实农业产业脱贫根本,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A、打造“一村一品” 农业产业后劲十足

近日,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位于宋家川街道办事处达连坡村的花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新种植的花椒幼苗满坡遍野、长势喜人,为昔日的荒山土坡增添了勃勃生机。

“吴堡花椒耐旱适生,病虫害少,管理方便,而且市场需求量大,见效较快,且达连坡村自然条件适宜花椒树生长,村民一直都有种植花椒树的传统,适合规模种植。”达连坡村党支部书记王艳锋介绍说,2018年,该村因地制宜,着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160多万元流转土地870亩,着力打造宋家川街道办花椒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花椒成活率较高,长势旺盛。今年下半年,我们计划再流转650亩土地,达到1500亩,并在花椒基地里适当种植绿豆、红豆等作物,发展林下经济。项目建成后,由县政府扶持托管4年,等到花椒挂果见效后,再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包经营,挂果后预计年纯收入860万元以上。所有收益村集体合作社将与农户按照1∶1比例进行分红,真正让花椒绿了荒山富了民。”对于发展花椒产业,王艳锋信心满满。

达连坡村只是吴堡县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吴堡县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围绕山地苹果、红枣、花椒、核桃、蚕桑、畜牧养殖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基地”建设,围绕“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突出山地苹果、核桃、花椒扩规模,红枣、蚕桑产业上水平,畜牧产业配套推进,实现特色产业布局优化、要素聚集,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全面提升,加快发展特色鲜明、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生产方式绿色的农业主导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同时,按照“山地建园、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打造品牌”的思路,吴堡县将大力推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计划每年新栽山地苹果5000亩,到2025年,全县优质山地苹果面积达到5万亩。桑蚕产业方面,通过改造现有桑园和新建标准化桑园,加大蚕桑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养蚕数量和蚕桑综合利用效益,到2025年,建成优质高产桑园2万亩,全县年养蚕数量达到5000张。红枣产业方面,大力实施低产枣园改造,切实提高红枣品质,计划每年实施低产枣园技术改造1万亩,到2025年,全县低产枣园改造面积达到10万亩。

目前,全县核桃面积3万亩,其中挂果面积0.3万亩,2.7万亩已陆续进入挂果期,计划每年实施低产核桃园技术改造5000亩,到2025年,完成全县核桃园低产改造3万亩,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花椒产业方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花椒产业扶贫新机制,采取集中连片的发展模式,每年新栽花椒3000亩,到2025年,全县优质花椒面积达到2万亩。畜牧养殖方面,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健康养殖方式,重点发展生猪、羊子养殖,丰富市场供应,致富农民,到2025年,全县生猪养殖规模达到6万头,年出栏生猪4万头,羊子饲养量达到10万只。

B、推行“三大模式” 促民增收致富

8月2日上午,66岁的辛家沟镇深砭墕村村民霍连生,早早便来到自家的苹果地打理,为果树拉枝、除草……他忙前忙后,似乎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苹果树就是家里的‘宝贝’,当然得细心管护。别看现在果树上光秃秃的,等到明年大面积挂果了,收入就有盼头了。”霍连生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以前他家地里种玉米、黑豆年收入不足3000元,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2015年,村里发展山地苹果,他种植了12亩,明年就到了挂果期,届时预计仅山地苹果一项一年就能增收8万多元。

“深砭墕村具有发展山地苹果的良好自然资源优势。为了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经过示范种植以及村党支部多次会议论证,2015年,我们决定整村推进山地苹果种植,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深砭墕村村党支部书记霍学农介绍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深砭墕村已栽植山地苹果545亩,并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农户山地苹果折股量化,按股分红,由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销售,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在技术方面,县上还聘请了专家长期驻村开展苹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培训。预计到2022年可达盛果期,户均能增收2.2万元以上。

深砭墕村是吴堡县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典型。该县以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发展“三大模式”,夯实产业脱贫根本,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其中,推行“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村企合作、共建共营”模式,该模式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创业成功人士的示范作用,通过“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富村+穷村”等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努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推行“资产入股、按股分红”模式。该模式是因村制宜,选择适合本村村情、有利于集体和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路径,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农户、农业企业和村集体“三个自愿”,将农户精准嵌入产业链和利益链。

推行“协议回收、订单种养”模式。该模式是利用陕西省三年百市营销行动,依托苏陕扶贫合作平台等形式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在主销区建立“吴堡农优品专营形象店”,在镇(街道)各设立一个电子商务示范点;大力发展订单种养,企业按照统一种子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农户可分散销售的“三统一分”原则,与农户签订订单种养合同,保护价回收农产品,农户依据合同规定,规范种养并按时出售农产品,铆紧产业链条,切实解决销售难题。

C、强化政策措施 支撑助推产业兴旺

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吴堡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资金奖补政策,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村集体、企业和经营主体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

其中,鼓励山地苹果、花椒、核桃等产业后续管护委托专业托管公司代管,推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加大对示范带动能力强、及时履约、增收效果好、利益联结机制完整的企业和经营主体的奖励扶持力度。对一次性流转土地100亩以上或投资100万元以上发展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以及对被新评为国家、省级、市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一定奖励。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及投资额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县上按其产业资金投入不超40%安排基础设施配套,解决产业道路及生产用水、用电等设施。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用水、用电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充分发挥小额信贷贴息和互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鼓励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全县筹措2000万元风险担保基金,与农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开展合作,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创新放贷模式、完善风险补偿金,做到“应贷尽贷”“应扶尽扶”,切实解决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扩大金融对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引领带动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与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原则,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助推主导产业发展、支持“三农”的保障作用。围绕“3+X”特色产业、区域扶贫产业,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需求,创新补贴政策,优化补贴结构,注重绩效考评,鼓励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创新保险品种,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农业保险内在吸引力,构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主导产业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山地苹果、蚕桑、红枣、花椒、核桃、养殖产业专门服务机构,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抓手,健全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体系,推广“三品一标”规模,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种养循环绿色发展。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吴堡站派出所开展消防演练 夯实铁路消防安全基础

阳光讯(记者张磊通讯员贺祥乔堃文/图)烈日灼灼、骄阳似火,本着为建国70周年大庆保驾护航,确保铁路辖区消防安全,切实提升民警...

吴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吴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