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王琪用真情赢民心,村民们感叹 “小伙子一来,村里就变了样”

榆林日报 2019-06-11 06:07 大字

王琪(右)查看蚕桑制品质量。

文图/本报记者闫景 通讯员辛亚娥

他,勇于担当、谋划发展,积极找寻村子脱贫致富的路子;他,心系群众、乐于奉献,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他就是榆林市众多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王琪。自担任吴堡县寇家塬镇田家塬村第一书记以来,王琪把村里群众的任何一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苦干实干,带领村民同奔小康路。

“问计”群众——

小山村喜事一桩又一桩

2017年4月,26岁的吴堡县委办公室干事王琪被选派至田家塬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村里的“当家人”。

“既然组织和村民都相信我,我就要把村里的事干好,要做一个贫困群众的开门领路人。”自认为是“扶贫新兵”的王琪驻村以后,迅速转变角色,第一件事就是到老干部、老党员以及村民家中逐一问计。同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把脉问诊”的过程中,王琪了解到,村里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此,他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争取项目。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小山村的喜事一桩又一桩:完成村卫生室和乡村幸福院的建设,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医的心愿;新建3口备用集雨窖(容积每口50立方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饮水问题;为村民小组进村路安装41盏路灯,点亮了村民晚归的路;为村内153户村民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开张“爱心超市”,让村里刮起了新民风……“小伙子一来,村里就变了样!”乡亲们由衷地感叹道。

产业“开路”——

带领乡亲们抱团闯市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了帮助村民实现致富增收,王琪和村“两委”班子将实施“三变”改革作为产业增收的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党支部+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贫困户”的脱贫路子,带领乡亲们抱团闯市场。

思路决定出路。他带领群众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农户栽桑养蚕、合作社收购、委托加工缫丝为一体的生产、收购、加工一条龙格局,带动农户参与蚕桑劳务,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他还引导村集体新栽200亩桑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桑园种植昆仑雪菊,目前,合作社已为参股的24户贫困户发放红利共计2.4万元。

“蝎子具有息风止痉、活络止痛等药用价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身价’高,有发展前景!”在政府推广和实地调研中,王琪把目光瞄向了养蝎产业,决心带领大家在荒山里“刨金”。他向县畜牧局为村里争取荒山养蝎项目,帮助6户农户通过贴息贷款、产业扶持资金等途径,筹集70万元建成7座养蝎基地,占地面积共计42亩,投放种蝎210公斤。该基地还与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蝎经”,为村民们开辟了一个致富新门路。

赤诚真情——

“乡亲们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乡亲们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怀着第一书记的光荣使命和对乡亲们的赤诚真情,王琪用满腔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有一次,王琪与驻村工作队队员走访81岁的贫困老人冯兆旺时,发现老人蜷缩在炕上,脸色难看。在得知冯兆旺老人因气温骤降导致感冒,家中无人照料后,他立马驱车去乡镇卫生院购买感冒药;为了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王琪从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出5名村保洁员和2名护林员,当起村容村貌的“美容师”;他还帮助6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3户易地移民搬迁户顺利搬进新居;通过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村里考上大学的非贫困户子女每人争取到1000元教育资助金……

如今,田家塬村已实现脱贫“摘帽”,并不打算止步于前的王琪,对于村子今后发展还有许多的规划:“今年,我们还将依托传统农耕文化,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村,巩固脱贫成效,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实现村美人富产业旺。”

新闻推荐

吴堡县少年科普馆首次对外开放

本报讯4月16日,吴堡县吴堡中学少年科普馆迎来了第一批校外参观者。吴堡一小五年级三班50余名学生在班主任和科技辅导教师...

吴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吴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