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确定5个省级和11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
阳光讯(记者 李源 通讯员 辛亚娥 文/图)近年来,吴堡县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主攻方向,将扶贫资金与农村“三变改革”衔接,将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目前,该县确定了5个省级和11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498.4万元,帮扶带动贫困户5900户。
深砭墕村上演“变形记”
位于吴堡县辛家沟镇的深砭墕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亩果园成规模,引来东西南北客;农民成了果业“土专家”;成为2017年榆林唯一进入全国名单的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201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0元……
深砭墕村总土地面积4500亩,其中耕地1100亩、林草地340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02人。面对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耕地闲置荒芜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霍学农心心念念的是村民们的“饭碗子”。2014年,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园区在深砭墕村承包土地栽植优质山地苹果,这事儿让霍学农眼前一亮。
“人家用咱们的土地种出这么好的苹果树,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种呢?”在这种共识下,深砭墕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论证,决定整村推进山地苹果种植。村里29名党员自发组成5个包抓小组,把山地苹果和贫困户按责任片区划分,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在山地苹果栽种时,正值陕北旱情严重,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党员们带领群众昼夜不停地引水浇地,终于使树苗成活率达到98%。
“我们村集体合作社共栽植山地苹果545亩,搭载全村贫困户,预计到2020年户均收入在7万元以上。”深砭墕村第一书记白永飞介绍,最近,村里在原来的基础上本着让利于群众的宗旨,对合作社的股权进行重新设置,股东按照自己所拥有的苹果株树进行入股,采取股东参与管理和不参与管理的两种经营模式,开创了最切合村情实际的管理新模式。
前畔村念活“改革经”
前畔村有村民191户5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04人,过去,因交通不便、山大沟深,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土地被大片闲置,部分土地零散种植一些低效农作物,产出只够村民维持温饱,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单打独斗难致富,必须搞产业,抱团发展。”前畔村第一书记王德荣一直在心里盘算着。
穷则思变。借着全县“三变改革”的春风,前畔村党支部因势利导、顺风而起,活化发展思路,率先走出一条盘活经济、多元发展的路子。2017年12月,经过全体村民同意,在完成对村集体资源清产核资基础上,前畔村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集体经济实体——“前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明确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和职能,股东的确认和其权利义务,股权的设置和具体量化等内容,并为每户发放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
借着成立村集体合作社的这股热乎劲儿,前畔村结合县农产品推介会,形成发展订单农业和林下经济为主导,特色养殖业、美食加工业等为补充的效益农业基本框架。目前,合作社已种植山地苹果310亩、花椒122亩、小杂粮450亩,直接带动48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以800亩苜蓿地为支撑,建成了存栏500头羊子的种养循环利用式养殖场。
村集体经济激活了,群众的钱袋子也日渐鼓起来了。在前畔村党支部的牵线搭桥下,今年6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继春和妻子不仅入股合作社分“股金”,还在合作社务工挣上了“薪金”。李继春的妻子长期患有慢性病,靠着铁杆庄稼度日的夫妇俩之前常常为钱犯愁,如今他们却尝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甜头。
新闻推荐
“爱是美德的种子。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关怀下,孩子会健康快乐成长” 吴堡教师用爱点亮贫困儿童的心
小尧与薛艳林交流“心事”阳光讯(记者李源通讯员辛亚娥文/图)近日,吴堡县7岁男孩小尧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家访“客人”,不仅送来...
吴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吴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