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领悟
准备良久,终于盼来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在一个天清气爽的早晨,我和柳先生直飞西安,出了机舱,扬手打了一辆出租车就往我的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直奔而去。
一进校门,深深地嗅了一口,还是校园里的花和道路旁的树混杂的味道,浓稠的花香味和青涩的树叶香杂糅在一起,亲切地迎了上来,撩拨得自己眼角忍不住有些泪湿。这么些年过去了,闻着熟悉的味道,脑海里曾经的生活场景就像电影胶片一般哗啦啦地回闪。
远远的就觅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学宿舍的舍长已经在体育场外的岔路口笑着等我。“春霞!”我激动地大跑过去。
“你看看你,跑这么快干嘛?我就站在这里等着你啊,我又不跑!”春霞嗔怒地握住我的手,捏了捏紧,“吃早点了没?喏,给你俩买的墨香斋牛肉饼。记得你和吉梅那会儿可是每天早饭都吃这个啊!对了,你带水杯了没?有没有热水喝?我去得晚了,搞不到豆浆喝!”
五年不见,舍长还是那个絮絮叨叨、大大咧咧、认认真真关心着自己的人。我仔细地看着她:还是有些泛黄的头发、还是满衣碎花的裙子、还是絮叨起来不自觉戳起来的右手食指——哪里想得到,她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了呢?五年得见,是因为还有未完成的学业;可待这次毕业之后,我们要经历多少个五年才能得见呢?
成长的领悟,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答辩之前,我还去探望了大学时候的恩师——文学院卢宏涛教授。自己当了老师,才明白卢老师当年教导我们的不容易。身为老师,可能并不企盼自己可以桃李满天下、名誉满都城;老师打心眼里希望的,只是学生可以记得自己,哪怕是路上偶遇的一声招呼、还未解散的QQ班级群里的一句问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我也向卢老师汇报着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和身边的柳先生,他细细翻看着我带来的毕业证明材料,微笑着颔首或是蹙眉,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我指点人生的迷津。讲到最后,他喟叹一句:“好啊,好啊,你们都长大啦!我也老喽!”
成长的领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正式答辩时,教室里的桌子都被搬到了周边,中央只留下一张用作答辩席的桌子,答辩席对面就是五位教授的答辩委员席。坐在答辩席上,首先是身处孤岛的恐慌;看着委员席上五位黑峻峻板着脸的教授,其次是深达内心的惊惧。当你僵直了身子回答教授们大到逻辑结构小到标点符号的质询,还要格外盯防他们从你论文的某个角落突然揪出来的某一个教育理论专家的某一点教育理论成果,质问你把他放在自己的论文中有何用意、是何居心!
在冷汗淋淋、脸红耳赤的交替往复下,我们这一组十四位同学的毕业答辩终于结束。
回首自己上半年着手撰写毕业论文以来,内心无比激动,但又充满了恐慌——工作压力的恐慌、单位职务的恐慌、家庭生活的恐慌……在这样恐慌又繁杂的生活境况中,我努力地挤缩每一件事情耗费的时间,只为了圆自己心中那个美好的梦:再回师大看看。还记得自己写完论文的那天下午,我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感谢——感谢柳先生的默默支持、感谢大学同学的耐心解答、感谢父母的不打扰……想感谢的人太多,其实,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自己。感谢在第一百次从心底升腾起想要放弃的欲望时,自己可以第一百零一次地压回去,然后继续努力地挤缩时间、完成论文。感谢自己心底没有被抛弃和放弃的梦想。
成长的领悟,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年华虽易,人生不易,就让每个在岁月淬炼中的人们,且成长且领悟吧。
(慕明媛,女,榆林市吴堡县人,长于诗歌和散文写作,现工作于榆林市电化教育馆。)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云隆薛文军报道5月17日,吴堡县岔上派出所处置一起村民阻工事件,行政拘留1人。当日,该所接吴堡县毛主席东渡纪念广场项目负责人报警,称在施工现场有村民一直阻拦施工,导致工程无法正常施工...
吴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吴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