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新期待

榆林日报 2020-12-24 08:27 大字

《岁月韶华》剧照(资料照片)

李永利

“十三五”是榆林公共文化“补短板、强基础、增效能”的五年,加速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市民和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共文化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验收年。榆林市有12个图书馆、13个文化馆,市图书馆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室内装饰装修,市文化馆主体建设封顶。特别是榆阳、定边、府谷、神木等县市区早部署、早推动、早创建,在总分馆建设上依托院校、社区、厂矿等资源共享,探索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榆林实践。府谷县图书馆推出“同城快递”“信用书吧”,服务群众全时段全覆盖,今年入选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图书馆。也涌现出绥德薛家河等“两馆”总分馆建设的全省基层文化建设标杆。

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文化“两法一条例”,通过公共文化场馆、广播电视台等文化领域阵地和利用我们的节日“中国旅游日”“世界博物馆日”“自然遗产日”开展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公共文化的影响力和知晓率。从2016年起,市县两级政府将文化工作纳入“市考县、县考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今年榆林市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加以重视推进。加速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榆林市博物馆、建筑面积6.96万平方米的榆林市图书馆和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东沙文体馆(榆林市文化馆)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新建场馆有力推动提质达标,横山区文化馆、图书馆2020年11月完成新馆搬迁,实现免费开放。星元图书楼新增加2000平方米的读者阅读空间(旧榆林日报社办公楼),即将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榆林市已建成5个24小时城市书房,又将在榆林主城区再建2个24小时城市书房,满足市民延时阅读需要,彰显城市温度。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榆林市建有12个图书馆、13个文化馆、28个博物馆(纪念馆)、115个非遗传习展示场所、201个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3200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财政每年按省级购买公共演出服务资金的1∶1进行配套资金,市县两级文艺院团累计完成6500多场次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强化村级文化器材配送,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开展工作,累计向村和社区配送近3650套文化器材。各级文化馆组织培训班、文艺活动2400多场次,参加受益群众达160多万人次。榆林市图书馆年总流通量约200万人次,年外借图书80余万册。文艺创作成果丰硕,连续举办了6届榆林国际陕北民歌艺术节。收集整理了各类陕北民歌3000余首,编辑出版了《陕北民歌大全》,创作排演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在今年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上,陕北民歌剧《岁月韶华》荣获省政府艺术节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本剧作曲朱启高荣获文华音乐剧奖。在影视剧方面,协助拍摄了《平凡的世界》《陕北汉子》《米脂婆姨》等多部电视剧,轮番引导收视热点,引发外界探源寻根榆林文化的热情。榆林广播电视台自主制作拍摄的陕北方言电视剧《枣乡情歌》创造了收视新高峰,该剧荣获第九届中国栏目剧金骐奖一等奖。市区两级文化馆在榆林老街打造了非遗小剧场,组织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每天进行展演和活态传承,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常态化,目前累计上演400多场次。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充分运用云平台、数字图书、网上慕课等数字资源,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第一季度,榆林市图书馆举行阅读推广活动104场次、公众号推送236期、总阅读量15.3万次。文化馆艺术普及48场次,线上推送114期,阅读量583.12万次。全力推进公共数字化项目,创拍完成14集陕北民歌微视频,将陕北最具代表的《三十里铺》《五哥放羊》《蓝花花》《走西口》等精品进行充分挖掘,故事情景化传播。

“十四五”目标要求

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新需求,“十四五”期间将建成50个城市书房,创建10个中省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两馆”全部上等级。建成500个“两馆”总分馆、公共文化数字信息资源库、榆林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平台。打造榆林地方群众文化节品牌活动,实施公共文化“六大优秀文化人才建设工程”。不断改进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加大数字平台建设力度,加强电子图书、网上慕课等数字文化建设,加大5G、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用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高质量文化供给让幸福榆林更幸福。

新闻推荐

1082:从苏轼到苏东坡的人生蝶变(三)

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局部)苏轼笠屐像米芾像□夏钦贬谪生涯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苦海,如果没有改朝换代,如果没有特殊...

绥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绥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