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教师陈秀梅:一缕春风催桃李

榆林日报 2019-12-26 05:40 大字

陈秀梅在课堂教学中

文图/本报通讯员 杨聂而

核心提示

“我要当一名人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8年前,刚刚从绥德师范学校毕业的她,为了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了扎根乡村,潜心育人。多年来,她不怕苦、不怕累,用青春回馈这片养育过她的土地,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教育人生。她就是绥德县张家砭镇中心小学教师陈秀梅。

爱心从教数十载 哺育桃李千万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已到不惑之年的陈秀梅患有严重的慢性咽炎,即使在病情未愈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只要看到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本本认真书写的作业,她心中就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时刻不敢懈怠。她对每位学生都倾满爱心,坚持“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读、说、写、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自己的诚心、细心和操心,去换取学生的信心、家长的放心。”陈秀梅说,“我当老师这么多年,遇到过各种特殊家庭的学生,需要我用爱心感化、呵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陈秀梅班上有名男生,父亲身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离家出走,他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2018年3月,该男生得了过敏性紫癜,只能吃面条、稀饭、蒸馍等清淡的饭菜。陈秀梅每天早上省下两个馒头给他吃。在她的照顾下,该男生在数周后病情得到好转。

“不让一个生活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掉队”。她拟计划、定措施、分层次、多提问,将班里的9位贫困生从生活窘境中扶起来,让25位学困生从困惑中走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听课状态变了,学习劲头足了。

沐浴教研洒春晖 高效课堂展风采

陈秀梅在教研路上持续充电,永怀赤子之心。张家砭镇中心小学每天下午5点放学,然而她办公室的灯每天至少要开到7点,并不是她不随手关灯,而是在备课、批改完作业后,继续钻研自己的课研任务。多年来,陈秀梅注重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和主持省市县各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努力探索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

学校里最忙的老师是她,这不是因为她带的课多,而是她做事追求细致。每次听课,她都要做好随堂评价,并在记录本上写上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和老师们交流研讨,更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每次听完课后,她都会主动和授课老师交流,并及时撰写听课反思材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9月,国家教育部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应用名师”;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榆林市名教师”“绥德县模范教师”;2017年、2018年被共青团绥德县委授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其课例《遨游汉字王国》被评为2016年教育部、陕西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依依惜别》获2017年省、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育叙事《教育高效要从转差开始》获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科研成果一等奖;有5篇学术文章在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刊登。

牢记师者践初心 不忘教育担使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陈秀梅多年来的从教理念。她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四有”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按时出勤是陈秀梅铁打的纪律。有人夸她是一位追梦人,她却说:“说准确一点儿,我是一位追公交的人。”冬天,她每天要经过一条没有路灯的小巷,常常因地上暗冰而摔跤。裤子破了,膝盖伤了,她也顾不上,站起来继续追赶公交。

陈秀梅深知,教师的言谈举止不仅处于学生的监督之下,而且会被学生效仿。她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摆在首位;在学生劳动时,她全程与学生一起劳动,共同进步;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时,她对自己同样严要求、强管理。

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陈秀梅有自己的一套“良计”。为消除学生随地扔垃圾的坏习惯,她要求学生将垃圾分类后扔进纸箱,每周五和学生一起整理后送到废品回收站,将卖得的钱给学生们买学习用品。为让学生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在发放营养餐时,她要求学生不准挑食,自己的饭自己吃,每人一份保证完成,并安排同桌之间互相监督。

本想在黄土地上收获一缕春风的她,却因在平凡的课堂上潜心育人,获得了整个春天,这就是陈秀梅的教育人生。

新闻推荐

“根治欠薪”宣传进工地

11月11日至15日,绥德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走进该县各大建筑施工工地,发放“根治欠薪”法律法规资料,对农民工们在劳务用工中遇...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