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户儿子撰文讲述和扶贫干部间的故事 “那天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 从此便成了有来有往的亲戚”

华商报 2018-10-31 09:32 大字

任小宁(右)到延树平家的地里看产业发展任小宁 供图

华商报讯(记者 杨虎元 摄影 任小宁)风雨阻止不了她的扶贫工作、感冒发烧也无法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她就是绥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任小宁,帮扶户延树平在外上学的儿子写文章《那天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从此便成了有来有往的亲戚》,叙述他们之间的扶贫故事。

感冒了仍战斗在扶贫第一线

2017年6月,绥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任小宁被安排到绥德县中角镇张家沟村。“6月8日是进村第一天,我对帮扶的3户进行了一次走访。延树平家里主要是因学致贫,一户是因病致贫,还有一户因残致贫。”任小宁表示,初步了解情况后,内心有些迷茫,因为情况都比较特殊,但是她相信只要有心,问题总能慢慢解决。

自此,任小宁隔三差五会跑到帮扶户家了解情况,看家里需要什么,根据情况对帮扶户制定长短计划,帮助村民脱贫。

延树平说,他已经记不清任小宁来家里了多少次。有一次,任小宁一大早从绥德县城赶来,来不及喝一杯热水,就忙着帮他们夫妻划玉米,了解收成。“感觉她声音不对劲,询问后才知道她感冒好几天了,两个小孩也感冒了。为照顾孩子,她一晚上没有休息,一大早又到我们家了。”延树平说。

昨日,任小宁表示,她帮扶的3户居民都已经脱贫,但仍联系频繁。“要开导他们,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脱贫。”任小宁表示。

帮扶户思想改变了、收入提高了

“他们不在乎你为他办多大的事,关键是看你是不是真心为他们办事。”任小宁从内心觉得,农民是憨厚的、朴实的。

扶贫手册、明白卡上,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名字总是写在一起。延树平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延凯满怀深情写了一篇《那天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从此便成了有来有往的亲戚 ——谨以此文献给中角镇张家沟村帮扶干部任小宁》,亲述他们之间的扶贫故事。

他在文中写到:从炎热的伏天,到如今的天寒地冻,几个月的时间我听到过关于这位扶贫干部的太多,有时候他们坐在一起拉拉家常,比起我们,她给了我父母更多的陪伴。她的这种陪伴,传送的不仅仅是嘘寒问暖,不仅仅是拉家常,而是扶智、扶志。她为我们家这种情况制订了短期的脱贫计划、长期的脱贫计划,从产业发展到小额贷款,甚至更长远的计划,我们的计划还在一步步实施的过程中,但我早就看到了父母从根本观念上的一些转变。

“我们虽不是亲戚,但胜似亲戚。”延树平笑着说,自从任小宁帮扶以来,最大的改变是思想改变了,收入明显提高了,现在家里种植一些五谷杂粮,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还通过养羊种地让家庭生活情况正在一步步变好。

据了解,从今年以来绥德公安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组织199名领导干部帮扶16个镇(中心)共1018户贫困户。全体帮扶民警深入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因人施策,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合理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享受国家政策,早日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沙地红薯助农增收

现场观摩红薯机械化采收。本报通讯员宋渊博摄本报见习记者马露露报道10月10日,绥德县沙地红薯产业扶贫和特色农产品交流展...

绥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绥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