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义卖会奉献爱心 西安搭建农产品生态扶贫“直通车”平台 推进产业工程增加贫困户收入
7月10日,西安市政府在钟鼓楼广场举行扶贫帮困义卖会华商报记者 肖琳 摄
大明镇孙堡村村民王玉拴已报名搬迁到大明镇明惠社区,明年就能入住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摄
宋阳入户调研,与贫困户交流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摄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通过土地流转,让无人耕种的土地“变废为宝”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摄
7月18日现场招聘,18日-25日网上招聘
42户省属企业和51户驻陕中央企业参与
西安“扶贫帮困义卖”现场售1000公斤蜂蜜
将开辟多种渠道,搭建农产品生态扶贫“直通车”平台
推进产业工程,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
清亮醇香、品质纯正、物美价廉——这是市民对来自周至县贫困户所产蜂蜜的评价。
7月10日,西安市政府在钟鼓楼广场举行扶贫帮困义卖会,由西安市政府、农林委、爱心企业、贫困户等组成的六个方阵百余人,现场销售由周至贫困户自养的一千公斤中蜂蜂蜜。
中蜂养殖 成贫困户脱贫增收典型
秦岭北麓环境优良,蜜源植物达到百种以上,每年从4月份至8月份,拥有5个月盛花期,非常适合中蜂的繁育和追花夺蜜。
针对秦岭山区贫困群众,西安制定具体的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养蜂收益。据悉,中蜂产蜜方式和秦岭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秦岭中蜂蜂蜜天然、安全、环保、绿色、成熟度高及营养丰富的特点,所以市场售价均高于普通意蜂蜂蜜。此外,中蜂养殖不但投资小、见效快,还不误农时,解决了山区缺少劳动力的问题。作为西安市***的重要举措,中蜂养殖以蜂业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为主,是保障贫困户养蜂收益、使贫困户创业脱贫增收的典型模式。
7月10日的义卖会是西安启动产业和生态扶贫帮困活动的开端。在昨天上午的义卖会上,市场上原价168元一斤的中蜂蜂蜜只卖100元,还附赠西安周边六家景区和活动门票,市民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西安市将开辟义卖、展销会等多种渠道,为西安产业和来自帮扶贫困村的农产品生态扶贫搭建“直通车”平台,让更多的扶贫产品走进市民生活。同时,组织热心市民前往贫困村开办的旅游点和农家乐观光旅游,进一步提高贫困村的经营性收入。对于大宗采购贫困村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将颁发脱贫帮困献爱心荣誉证书。
因地制宜精准产业帮扶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安市已累计投入近3亿元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用于扶持发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乡村旅游、设施蔬菜、优势林果、畜禽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涌现出了簸箕掌(蓝田乡村旅游)、胡家庄(户县葡萄)、老堡子(周至大棚水蜜桃)、台沟(长安农家乐)、甘坪(蓝田种养殖业)等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村及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在周至,通过发放猪仔、饲料,与贫困户签订包收协议,返还销售利润;发放生物菌肥、农资、农具,与贫困户签订蔬菜收购协议;连续三年免费提供油用牡丹种苗,发展肉牛养殖,帮助贫困户脱贫;技术培训、统一发放猕猴桃生产农资,签订收购协议等多种举措发展产业进行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
在蓝田,把食用菌、奶山羊、核桃、中蜂等产业定为产业脱贫的重点产业。区域推进“53211”产业扶贫模式,即:在岭区为贫户每户提供5只奶山羊,在山区为每户提供3000个菌棒,在半岭为贫困户每户提供2亩优质苗木,为每户提供一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努力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在户县,沿山一带重点发展以葡萄、猕猴桃、小杂果、农家乐和土蜂养殖为主的增收产业;平原一带重点发展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养殖业为主的增收产业;渭河沿岸主要发展以生态农业、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增收产业。
此外,长安区今年启动东部塬区花海梯田建设,建设白鹿原核心景观区、八里塬核心景观区;临潼区继续发展以石榴、核桃为主的杂果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灞桥区主要依托樱桃产业、乡村旅游、葡萄种植、都市农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内贫困户脱贫增收。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2017~2018年,西安市发布产业扶贫的总体思路将以扶持培育区域性大产业、增强贫困户自我经营能力为目标,围绕沿秦岭北麓和东部岭区乡村旅游产业、周至县猕猴桃产业、蓝田及周至核桃种植及深加工产业、蓝田县奶山羊养殖产业、秦岭北麓涉贫区县中蜂养殖产业这“五大主导产业”,西安市将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专业大户+农户示范、农户自我发展、协会+农户服务“五种扶持形式”,强化“六大扶持措施”,推进“产业工程”,以精准为基础,产业为支撑,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有效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华商报记者 肖琳
渭南市华州区
多轮次精准核实确保“一个不落”
渭南市华州区通过移民搬迁带动***,贫困户只需交1万元就能入住安置小区,搬迁后政府还提供就业岗位,大大带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华州区共计划安置搬迁群众8140户28754人,根据“以户定建、以人定量、先定后建”的基本原则,采取“逐级审核公示、户户留存影像资料”的做法先后4次开展回头望,同步签订搬迁、旧宅基地腾退、脱贫“三项协议”,通过摸底、公示、回头望等方式,多轮次地精准核实移民搬迁具体对象,确保“区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一个不落。””渭南市华州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兼移民办主任王二辉说。
“华州区现在调整规划4个集中安置点,分别是城区新民小镇、高塘镇荷塘社区、大明镇明惠社区和瓜坡镇安置社区,计划安置搬迁群众8140户28754人,其中,大明镇明惠社区位于大明镇商业中心,规划安置搬迁群众893户3169人。新民小镇位于华州区城区西侧,规划安置搬迁群众5320户18492人。”渭南市华州区国土资源局移民办姚康说。
“我家有6口人,去年我报了名,准备搬去大明镇的明惠社区安置点,选了120平方米的房子,付一万元,明年就能住了。”孙堡村贫困户王玉拴说。
“对于我们的四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按照每人交2500元,人均25平方米,封顶线是1万元,封顶线针对贫困户,假如贫困户家有6口人,只需交1万元能住,并且在交房时就已装修好了,可直接入住。”华州区国土资源局移民办姚康说。
王二辉表示,按照工作安排,下一步将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做好摇号分房工作,目前已完成新民小镇1329户分房任务;申报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目前已编报投资3亿元的公共基础配套项目;探索脱贫保障金试点工作,加强与金融系统沟通,争取政策支持,筹集脱贫保障金,全面推开试点工作;做好产业配套建设。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
“蜜蜂书记”带大家脱贫
“朝拴,最近蜂养的咋样啊?”“前几天刚刚摇了200斤蜜,分了20来箱蜂,今年最少两万元没问题。”7月10日,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第一书记宋阳走访贫困户张朝拴家,两人交谈了起来。
目前,双寨村发展养蜂64户3200箱,户均养蜂年收入2.3万元,而领着群众养蜂的正是宋阳。
2015年3月,按照山阳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山阳县总工会结对包扶高坝店镇双寨村,宋阳主动请缨驻村扶贫。初到双寨村,宋阳和驻村工作队首先调研走访、摸清村情和贫困户底子。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了双寨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确定了以发展中蜂养殖为主,畜禽养殖、中药材、食用菌、油菜为辅的产业扶贫思路,全力打造养蜂专业村、精准脱贫示范村。
“起初,群众对发展养蜂有顾虑,一缺资金、二缺技术。”宋阳说,面对实际情况,她多方联系争取,采取县总工会补大头、群众凑一点、镇政府兜底的办法,解决了群众发展养蜂的前期投入问题。经过大半年发展,养蜂户户均收入8000元。其他贫困户看见了效益,相继加入养蜂产业。
2016年7月,宋阳和驻村工作队指导村上成立了秦岭蜂韵养蜂合作社,吸纳全村意愿加入的贫困户入社,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为了保障蜂蜜质量,宋阳指导合作社对收购贫困户的蜂蜜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注册商标,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引入电商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销售。截至目前,合作社收购、出售贫困户蜂蜜8000余斤,在西安、长春等地建立了长期销售点。双寨村人都称宋阳为“小蜜蜂”,当地干部都称宋阳为“蜜蜂书记”。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委组织部先后授予她“陕西省三八红旗手”、2016年度“全省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谈到双寨村未来发展时,宋阳说,进一步加大“扶贫、扶志、扶智、扶业”思想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以“勤劳致富脱贫光荣”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考察引进“中蜂圆格式养殖”和巢蜜生产技术,继续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
土地流转
让无人耕种的土地变废为宝
“要想让村民脱贫走向富裕,必须先转变村民不愿流转土地、不愿修建宽幅梯田的观念。”7月10日下午,绥德县四十里铺镇高家沟村村主任高鹏程表示,通过土地流转,将原来耕种困难的陡坡洼地治理成梯田平地,让无人耕种的土地变废为宝。
高家沟村距县城27公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435户1380人,总耕地面积44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680亩。
2015年以来,村委会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给村民做思想工作,但不少村民仍然认为“没有了土地吃啥喝啥”。为了彻底让村民放心,村支书以及驻村第一书记组织80多位村民前往榆林市榆阳区参观学习。参观后,不少人思想有了转变,62岁的高文国便是其中一位。
2016年,在村支书等人引导下,高文国购买了50只鸡喂养,开始了养殖之路。“小鸡长大后,30只公鸡卖了3000多元,政府还给我补贴了4000元。”高文国说,这让他看到了致富希望。
之后,高家沟几位村民联合注册成立了种植养殖合作社,并且从耕种困难的陡坡洼地开始治理,让无人耕种的土地首先变废为宝。“看到希望后,我就把16亩地全部流转,并入股合作社,这样既能在合作社打工,又可以在家干养殖业,一年挣几万元没有啥问题。”高文国说。
高家沟村支书李增发说,成立合作社后,全村9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面积达到2500亩。
据李增发介绍,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年初,村委会与各帮扶单位对全村的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困难以及致贫原因,之后进行分类,与每个贫困户的帮扶人共同制定了具体的脱贫方案。
“除了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外,我们还全面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李增发介绍,一年多来,在养鸡、养牛、养羊、养猪、种植黄芪等产业方面补助64人,涉及资金35.2万元,在购买农用三轮等农机方面补助50人,涉及资金16.2万元。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首届“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你来
7月18日现场招聘,18日-25日网上招聘
42户省属企业和51户驻陕中央企业参与
华商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主动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积极促进全省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省国资委、省扶贫办近期将组织省属企业和中央驻陕企业联合举办首届“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
据了解,本次活动采用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招聘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星期二)9:00—17:00;地点是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馆。网上招聘时间为2017年7月18日-25日。招聘对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及企业急需的中高端人才。
本次活动由省国资委和省扶贫办主办,得到了省属企业及中央驻陕企业的积极响应,共有42户省属企业和51户驻陕中央企业参与招聘活动(以实际参会企业对外公告)。招聘信息见陕西省国资委官网http://www.sxgz.gov.cn,陕西省扶贫办官网http://www.shaanxifpb.gov.cn,具体岗位招聘计划、条件及报名方式详见省属企业和中央驻陕企业官网。
参加招聘会的应聘人员需提供本人简历、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材料(现场招聘所提供原件核对完毕后返还本人。网上招聘仅需提供扫描件,具体原件核对待用人单位另行通知)。活动详情请咨询省国资委扶贫办,联系电话029-87292186。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王彦轮报道6月22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在绥德县第一中学举行“大爱电科科技小屋”揭牌仪式。仪式上,副总工程师王双平、青年志愿者孙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给该校学生讲授了航天技术...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