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年爱相随 关注身边正能量 也认真探究事件真相

华商报 2017-06-28 03:02 大字

世间最美就是正能量,它总是带给我们感动,赋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发生在榆林的正能量新闻,我们一直在关注;而一些相对不好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真相。这一切,都是希望榆林这座城市能变得更好、更美!

1 被弃女婴送医路上“呐喊哥”连喊近40次“让开”

2014年12月8日下午,绥德一名女婴被遗弃在公厕坑道内,绥德县公安消防中队队员救出孩子。在用消防车送婴儿去医院的路上,中队长李治连续喊了30多次“前面所有车辆让开”,20多次“靠边停车”,以及近40次“让开”,还呼喊被救女婴坚持,多次提醒抱女婴的消防队员给婴儿盖好衣物。这让不少网友感动,李治被称为“呐喊哥”。

华商报报道后,2014年12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天天正能量”项目组希望给“呐喊哥”李治一万元的正能量奖金,但是被李治婉拒,他希望将这笔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李治曾对华商报记者说,希望大家不要关注他,而是更多地去弘扬正能量。

李治说,“12月8日下午3时33分接警,3分钟就到现场了。施救的过程只用了2分钟,等救护车大概1分钟,但我感觉孩子的身体越来越冰凉,所以我们就把消防车当作救护车来用,虽然送医的过程只有3分44秒,但我当时觉得路真的很长。”

李治说,其实他不希望人们给予他过高的关注,而是更多地去弘扬正能量。他希望孩子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不希望父母的遗弃对她以后产生太大的影响。

2 金阳幼儿园疑用变质食材 原是家长心生报复

今年5月16日上午,榆林经济适用房金阳小区内金阳国际幼儿园门口,聚集了数十名家长,他们质疑幼儿园给孩子们吃的食材疑似变质,要求园方出面解释,华商报连续进行报道。

此事的起因是5月12日,部分家长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包饺子”亲子活动,参加活动的家长发现,幼儿园使用的面粉里有黑色杂质,疑似老鼠屎,但园方解释称为黑米。家长就把拍摄的图片发到幼儿园家长交流群中,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和愤怒。为此,多数家长就去幼儿园食堂调查此事。

事发后,榆阳区教育局和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食药监部门对幼儿园厨房相关食材进行取证,并送省上检测。榆阳区教育局局长刘巨广来到金阳小区和家长们会谈。同时,金阳幼儿园从5月18日至5月24日,停园整顿一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直至整改到位。

5月26日下午,榆林市榆阳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情况通报。对于金阳幼儿园食品事件,榆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鸡蛋、小麦粉、黑小米、金龙香米、一级大豆油、红豆等送至陕西省产品质量研究院进行检测,所有食品经过检验全部合格。

榆阳警方调查结果为,此前发布的图片有作假嫌疑,因学生家长常某对幼儿园食品环境卫生不满,心生报复,故将3个变质鸡蛋带到幼儿园,趁无人时拿出来,谎称在冷藏库内发现,引起其他家长围观拍照传播。而发现的黑色的颗粒状物质其实是黑米,并非老鼠屎。榆林市公安局对涉嫌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常某、魏某依法刑事拘留。至此,此事才真相大白。

3 宋天意 坐在轮椅上的思考者

2014年11月26日,华商报报道了榆林“民间学者”宋天意的事迹。1995年,一场车祸将22岁的榆林小伙宋天意的一生都固定在了轮椅上,后来喜欢学习思考的他开始写作。如今,宋天意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榆林市文明办也正在收集整理宋天意的事迹,号召市民学习其身残志坚、坚持创作的精神。

宋天意10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妹抚养成人。宋天意15岁考上榆林技校,18岁被分配到税务部门工作。1995年,一场交通事故后,宋天意脖子以下都失去了知觉,只有胳膊能进行简单的活动。20年来,他的病情一直瞒着母亲。

虽然与母亲居住的距离较近,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忧,他一直没有将自己的情况告诉母亲。宋天意的四姐宋米兰说,80多岁的母亲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怕老人接受不了小儿子瘫痪的现实,兄妹6人就一直善意地欺骗着母亲,尽量不在她面前提及宋天意,逢年过节就替宋天意给母亲买点东西,告诉老人他一切都好。

从2000年开始,宋天意开始通过电视、书籍了解国家大事,后来有了网络,他购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上网了解资讯,并且记录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看法。之后,宋天意陆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例如在中直党建网发表的《党的群众路线要持之以恒需有体制保障》、《党的群众路线要长效化自动化》,在共识网上发表《中国的政体改革可否按这样的模式走》等,并且在2014年以民间学者的身份参加了第二届政治学法学高峰论坛。

宋天意介绍,《华商报》报道了他的事迹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每天他都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留言。同时《华商报》的报道让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事迹能影响更多的年轻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榆林市文明办已经将他的事迹进行整理,近期将在榆林市召开座谈会,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向他学习。

“华商报一直比较关注民生,它已经度过了20个春秋,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希望它继续关注民生,关注普通民众,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发扬社会的正能量。”宋天意说,华商报是他每天了解民情的一个重要来源,以后他也将一如既往地阅读华商报。华商报记者 张云飞 整理

新闻推荐

套种模式拓宽绥德农民脱贫路

本报通讯员杨崎筠摄影报道6月16日,绥德鹏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80亩苹果园内套种的油菜花已盛开,引来不少游客前来观花留影。近年来,绥德县积极实施产业扶贫,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