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镜头见证履职过程

各界导报 2014-10-25 15:27 大字

 绥德县政协探索创新调研工作

本报讯 (耿苗)近期以来,绥德县政协为更好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高建言献策水平, 积极探索创新调研工作, 以镜头“书写"调研报告,切实增强了政协建言献策的实效。

截至目前, 绥德政协已陆续为4个委室分别配备了专业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工具,对调研过程进行了全程音像记录。此外,县政协还邀请县委宣传部、电视台的专业人员对机关干部进行摄影、 摄像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在进行苹果产业的调研中,镜头完整地记录下了全县苹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情况;在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难的调研中, 镜头详细地记录下了撤点并校后,农村学校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的景象;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调研中, 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村镇医务人员捉襟见肘、农村卫生室形同虚设的现状。

镜头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将走访调研中群众的心声与渴望永久地“书写"下来。 四十铺的一位农民在提到孩子上学的问题时, 担忧地说:“为供娃娃念书,在城里租房赁窑,经济负担加重了,家里的土地也撂荒了。"在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时,中角乡前坪村书记胡文化有些焦虑。他说:“今年,村里共投入了2万元翻地,还免费给村民果苗、化肥,但他们还是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回来种地, 我一个人哪管理得了流转回来的这几百亩土地?"百姓们通过镜头将自己的困惑与想法表达了出来,期望这些意见和建议能传达给党委、政府。

这种生动、详细、全面记录调研过程的方式, 提升了群众参与政协工作的积极性和广泛性, 充分发挥了政协成为百姓和县委、 县政府连心桥的作用。

为使调研报告更生动详实,县政协把调研报告制作成了专题片,将过去的“读"调研报告变成了“看"调研报告。政协机关还先后购置了投影仪、视频非线编辑系统、录音系统,并为此抽调了专业的工作人员。

在“撰写"调研专题片时,县政协以调研报告为解说词的蓝本,并力求语言简洁、 观点鲜明、 层次清晰。在专题片制作过程中,从视频资料的挑选到背景音乐的选择,从解说词的配音到后期的特效处理,均由机关干部独立完成, 力争使画面与解说词更契合、 画面之间衔接更紧密,有效实现调研目的。

调研专题片的播放引起了党政主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更多调研成果被转化应用,更多的建议意见进入党委、 政府的决策程序。

《对人才短缺和断层问题的调查》专题片播放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不久便通过举行全县统一考试、公开招聘等方式,招聘各类人才400多人,大胆选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缓解了各个系统人才紧缺的现状,促进了全县人才队伍的壮大和发展。《对民族英雄韩世忠的调研与思考》专题片播出后,县委主要领导随即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讨论了相关规划、建议,并把对一步岩蕲王庙的前期规划设计列入了2014年全县的政府工作安排。《关于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专题片播出后,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纷纷索要碟片以供他们工作中学习参考。

新闻推荐

陕北高原最美的“花” ——子洲县“7·18雹洪”灾害女护士为救人遇难

本报记者马波通讯员王奔7月18日,榆林市子洲县遭遇冰雹和山洪灾害,山体倾泻而下,洪水夹带着大量泥土,像瀑布一样灌进县城。当日,一段关于子洲县石沟村遭遇洪灾的视频在微信圈中流传,视频中一处民宅大门...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