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对步入清华的担忧

榆林日报 2010-08-12 13:12 大字

关注高考贫困生(二)

人物档案:浪浪

家庭住址:绥德白家硷乡

高考分数:675分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本报记者马蕊 实习生王亚妮报道 18岁的浪浪,一米七三的个子,文文静静,略带腼腆,不爱说话的他刚刚考上了清华大学。语文125分,数学148分,英语141分,理综261分,675分的总成绩给他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浪浪家在绥德县白家硷乡海满平村,父亲是个运输司机,母亲为了让他好好读书,在县城租房给他做饭,一个哥哥正在西北大学就读,家里还有奶奶和84岁的曾祖父需要家人照料。

浪浪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懂事的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羡煞很多同龄人。读小学时,他因在县里举办的比赛中获得语文数学一等奖,被绥德实验中学看中,小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县里的中学读书。中学三年,他又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后被保送进入绥德一中的重点班。高二那年,他一举夺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三等奖、物理竞赛二等奖、化学竞赛二等奖、生物竞赛二等奖。今年,他不负众望,考入全国最知名学府——清华大学。

浪浪深知父母赚钱不容易,从不乱花一分钱。小时候他经常跟父母上山种地,还挖草药卖钱,但所得都用来买了文具。12岁那年,浪浪在山上逮了两只兔子,他想兔子可以下小兔崽子,小兔子可以卖钱,这样还能给自己交学费。于是他动员父母、哥哥给兔子垒窝、找吃的,半年以后他养的兔子繁衍到了一百多只。这成了他自力更生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情。

浪浪考上清华是全家最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大学的费用和在大城市的高额开销也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浪浪的父亲给别人开车,收入有限。母亲为了他能考上好大学,狠心丢下家里的地,到县城租房子给他做饭。浪浪在县城读书的三年,母亲出门几乎从不坐公交,不管多远的路都走着去。为了节省钱,他们吃的粮食蔬菜也是从农村家里带来的。

浪浪的母亲患有胃病,一吃剩饭就会胃疼,但是家里每次吃剩的饭菜,她都舍不得扔掉,下一顿热一热继续吃,吃一次胃疼一次。每次看见母亲胃疼的样子,浪浪心里都十分难受,他经常对母亲说,“我少吃一点,你就不用吃剩饭了。”但是母亲哪舍得让他吃剩饭。

浪浪说,每次看见父母为了自己的学费眉头紧锁,心里就非常难受,考上清华大学的喜悦也减淡了。现在,他特别希望能找个工作赚点钱,为父母分担一点负担。(本文主人公为化名)

新闻推荐

市政协调研榆林市现代物流业

本报记者安娜实习生李艳妮报道9月18日至21日,市政协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实地调研榆林市现代物流业。市政协副主席高岖参加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绥德县﹑榆阳区部分物流园区,榆阳机场﹑邮政局﹑火车站等相关...

绥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绥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