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与英雄的传说
方拥军
在人类社会中,村落是人们定居的主要社区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各个历史文化阶段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居民和居住习俗文化的具体体现。村落的形成也与历史演化、人口迁徙、经济发展,以及开荒屯田、资源开发、兵乱动荡、地质灾害、农村城镇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家乡的小村落——佳县火神山村,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西依佳芦河水,背靠厚重黄土,村前村后溪水淙淙而甘甜,佳芦河与黄土高原的冲击淤积形成的塌地,为人们耕作提供了宝贵的耕地资源。山、水、田资源充沛,足够古民今人立足而生息。
村中何时有人类居住不得可考。据神木石峁遗址近年的考古证明,石峁遗址已是龙山晚期至夏规模最大的城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早期遗存,专家研究推测可能是夏早期的中国北方中心,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前夜”。再如,位于朱官寨镇的石摞摞山遗址、中条塌遗址,位于方塌镇的杜梨山遗址、潘圪垯遗址等,都被考古证明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近百里方圆,在如此多的古人居住圈中,家乡的村落依山傍水、良田百亩之地当时是否有人居住生活,我们不得而知。根据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来看,选择近水傍山之地,便于渔猎种植,获得更多食物和资源,他们聚群而居,可防止外族杀戮、抢夺,也可增强抵御野兽、灾害的力量。臆断推测,这个村落应该是有远古人类生存活动,最起码应该会有一个小小的部落,或数十户人家,或二三十人栖居此地,或者在此生产劳动。不过这只是推测,毕竟遗存没有发现,或早被后来人的生产生活所破坏和取代了。村何时有、名何时命、命为何名都不得而知,皆湮没于浩荡历史长河之中。
村子的命名往往和当时人们的期望心情、历史渊源、共同的目标意愿期盼以及地理地形特点有着极大的关系。火神山村的村名起源广泛流传的是与一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传说有关。老辈人对后人娓娓讲述,总是这么说的:
火神山这个村名,是纪念火山王而命名的。火山王者,北宋名将杨继业之父也。当年火山王之母十月怀胎,生下火山王,但此婴相貌奇特,被众人诬称为“赤(吃)子龙”,将来对家人不利,若留此儿,必是克煞亲人、家破人亡。父母无奈,忍痛将其丢弃于荒山野岭,任其生死。然天佑英雄,恰有三个放羊小儿在此放牧,忽闻山中婴儿啼哭,循声而来,在草丛中发现男婴。这三个放羊小孩年龄虽小,但有怜悯爱幼之心,便商议将男婴抱回共同抚养。火山王在三个放羊娃的精心抚养与陪伴下,成长为一彪形大汉,体强身壮,足智多谋。其后投身军旅,能征善战,屡立战功,才能卓著,领袖群伦,在乱世之中成为北方一地霸主。火山王生子杨继业,杨继业又生“七狼八虎”,更兼娶妻皆巾帼女英,可谓一家文武才全、能征善战之辈。杨家几代人威镇塞北边关,成就了五代到北宋时期的“杨家将”美名。却说这火山王后人及所统兵将分兵镇守柳州城(王家砭镇柳树会村)时,将“火山王”的牌位也从家乡带来,以“请先碑”的形式供奉于将士墓地尊位高处,称之为神,意寓不忘前辈先祖之德,期冀保佑后人功成边关、福泽绵长。
因此之故,村名起名火神山。村名因英雄而生,英雄的故事因村而流传千古。 至今,村里的人喜听杨家将杀敌守边关、血战金沙滩、杨门女将征西夏、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等戏剧与影视剧。若是懵懂孩童围了健谈年长者,要听一阵古朝演义,长者必定是敲了旱烟锅的余烬,稳稳圪蹴于圪公式之中,杨家将的故事演义便带了烟熏汗味、黄土气息在围成几圈的孩童中开讲了。其所讲内容也许来源于长辈的古朝讲述,也许来源于看戏听书的记忆,或许带了自己的编凑填捏,其真情实迹若何,讲者不知,听者更不知,但策马扬鞭、刀剑枪棒、狼烟滚滚、死人飞血、英雄无敌、奸贼面白等场景情节竟也好似真真切切。讲者激昂,听者贪婪,意犹未尽的是听者追问某某人的后来故事,而讲者却知之不多、敷衍难续。看的戏、听的书、口传的演义、书籍的故事,村人老感觉这些“杨家将”的身影就在周边的村寨,一些故事情节好像就讲的是自家英雄的经历和光荣,精神振奋,百听不厌。
杨家将不仅在故事里,在生活中也常被村人引用而来,若是哪位老太太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则往往被人称之像个“佘太君”;哪家人家儿子多,则说“七狼八虎”兄弟几人;谁家小媳妇、女儿干脆利索、性情泼辣,则喻为穆桂英或烧火丫头杨排风在世;如果谁家男孩儿顽皮好勇、众小孩前呼后拥,则被戏称带兵小将杨文广。把故事里的人代入生活,也许是村人的英雄情结之故吧。
“火山王”生时金戈铁马、威镇边防,逝后演变尊为火神,威名依然、四方崇拜,也许因有个“火”字,被后人赋予了祛病医疮的神秘法力,其火可以烧死人间疾病鬼魔,送人间以温暖与热情,村人于是树立火神碑楼敬奉纪念。
旧时,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限,得了风发感冒、疮疽脓肿,往往去求助于“火神”。普遍的方法是:准备些许铜钱、黄表纸,用其在病人的疮疽脓肿处擦拭一下,意为将病魔粘带在铜钱、黄表纸上,到了火神楼前,将钱币扔在火神楼下,将黄表香纸用火焚烧,即为消灾祛病矣。禁忌的是,扔在火神楼下的钱币是不能捡拾的,上面有着病魔的影子,谁拿去谁会得病的,这是禁忌,是大人对小孩时常的警告。小的时候,村中小孩子们常从火神楼前边经过,若见了火神楼之火神牌位,须磕头求平安,却没人敢拿走属于火神的硬币铜钱。神的威严、病的恐惧,也许是震慑贪欲最强大的力量。
不能拿走这些钱币不只是因为“魔咒”,应是有些科学依据的。从送疮病的擦拭行为来看,钱币上或已被擦涂上病人的疮脓病毒,民间所谓的“黄水疮”是很容易被感染的,若谁拿了沾上病毒的钱币,又不懂消毒知识,不小心定会感染的。对于当时科学知识欠缺的人们来说,因了畏惧才可远离贪欲带来的伤病。
史书对于杨家将的记载,也是浓墨重彩的,英雄的形象在现实与神坛之间切换,英雄的故事也在历史与演义中丰富精彩。
关于杨家将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欧阳修于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其中写道:“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可见宋时杨业父子的故事已流传甚广了。
据常银山、常龙主编的《榆林人物志》记载:“杨信,名宏信,五代时麟州新秦人(今神木市永兴乡杨城)。杨业之父,后任北汉麟州刺史。子孙为北宋忠臣,世代保边。屡著功勋,人称‘杨家将’。”
该书对杨业,即杨继业记载为:“杨业(927—986),麟州新秦人,北汉麟州刺史杨信长子。”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一记载道:“(后周)广顺二年十二月,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信卒,子重训嗣,以州降北汉。”重训者,杨信次子。
据《资治通鉴》载,杨信系山西省河曲县一带土豪。五代之初,契丹南侵,兵峰已达火山附近,杨信组织家兵结堡筑城,并与黄河西岸府州折从阮、折德扆父子结为联盟,共同抵御辽军的侵扰。因为无所统属,遂自称“火山大王”。杨信本名弘信,《资治通鉴》因避赵匡胤父赵弘殷名讳,去掉“弘”字,单书为“信”,或曰“宏信”(本段引自周传家所著《杨家将和杨家将梆子戏》)。
火山,地名。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之河曲县载,“火山,在河曲旧城北五里。黄河东岸。”唐为镇,宋为军,金升为州,不久又降为县。因县城处黄河之弯曲处,故曰“河曲”。所以名火山县、火山军、火山州者,盖因境内有火山之故也。
杨信,也有说本是麟州一带的土豪,后东渡到河曲(土豪指无官无职的地方势力首领)。在烽烟四起、群雄并立的乱世之间,杨信领军转战晋西北。辽太宗领兵于公元946年灭掉后晋,自为中原之君,并下令俘迁陕北居民于辽东。居民群起逃匿,州官也纷纷遁走,陕北的石氏后晋政权也多瓦解。这时,杨信便与其同盟者府州大族折氏联合,渡黄河北上,攻克麟州,自为州主。
杨信一族是拥有“自赡”之兵的地方势力,在后汉、北汉、后周、后晋、辽等走马灯一样更换王朝的战乱时代,割据一方,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北宋王朝建立后,杨家成为宋臣,在与辽、西夏、金、元的战争中血染沙场,屡立功勋,以武将能臣、忠烈之家的形象立于历史舞台。
千余年来,杨家将的故事传颂不息,脍炙人口,闻名国内,远播海外,杨家几代人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的精神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标杆,以杨家将事迹为主要素材而编成的小说演义、杂剧戏曲、诗词曲赋、连环画本、小说传奇,千百年来,一直在里巷、稗乘、舞台、说书场、荧屏网络里流传演绎,其中饱含了人民群众对英雄的推崇赞誉和不幸遭遇的同情。他们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虚构、溢美、渲染、夸张、附会,没有必要去考证辩论,无需用典籍史册佐证其有其无、其褒其贬,人们只愿看到鼙鼓恸天、风起云涌、鼓角震天、兵锋相击的边塞有“杨家将”铁马扬鞭、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更多地蕴涵了人民群众对保家卫国、民族精神、能臣忠烈的理解,更多地融进了人民群众的意志、理想、精神渴望和文化诉求。
浩瀚历史,往事万千。英雄与村名的结缘不知真有其事还是附会牵强,但满含了人们对英雄的尊崇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黄土重重,流水淙淙,在这一方并不富饶的土地上,一代代的家乡人把希望耕种,把平凡朴素的生活收获,而梦想还在这里孕育,传说成为永恒。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翌琦)近日,神木店塔派出所民警到神木市看守所进行二次谈话时,在看守所门前发现一名驾驶机动车的男子肤色泛黄...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