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张鑫坚守16年 老班长的“烈火雄心”
张鑫参加考核竞赛活动
文图/本报通讯员 李强
核心提示
他个子高高,皮肤黝黑,面庞透露出一份军人特有的刚强。16年前,他选择了消防,在风雨中抢险救援、危急时出生入死、烈火中英勇顽强;16年后,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中、一回回水与火的交融后,那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已成长为一个内敛沉稳、坚毅刚强的“老班长”。他就是榆林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中队三班班长张鑫。
今年34岁的张鑫,2004年12月入伍,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服役于榆林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中队,担任三班班长,一级消防士。
16年来,他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与烈火拼杀搏斗,先后参与了榆林市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扑救以及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坍塌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屡立战功,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保卫着一方人民的生活安宁。
1、技能娴熟——
训练中起带头作用
在榆林市消防队伍中,张鑫有一个颇为洋气的称号——“三带小王子”,这个外号的来源要从2007年全省消防业务技能竞赛说起。他凭借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操作技术,最终在比赛场上以9秒025的好成绩取得“三盘水带连接操”第一名,荣立个人三等功,从此“三带小王子”这个称号就在榆林市消防队伍中广泛流传。“完成三盘水带连接操法,大部分队员选择拖水带,而我用提的方式完成,虽然重,但是可以加快速度。在救援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张鑫说。
“刚入伍那会儿,我体能和身体素质都不行,许多常规操作完成下来都很勉强,更别提速度了。”张鑫说,“要想提高训练成绩,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重复训练。”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34岁的张鑫有着能和20多岁消防队员媲美的体能。作为班长的他,和队员们一道爬梯子、提水带,无论在日常管理还是学习训练中,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付出总有回报,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张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每一次考核中,他不断超越战友、超越自己,不断突破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在总队、支队历次考核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获得“训练标兵”“技术能手”等称号,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6年4月,在全省公安消防队伍第三届“双最美”评选活动中,张鑫被评为“最美消防卫士”。
2、身先士卒——
救援现场冲锋在前
“面对浓烟滚滚和危险重重的抢险救援现场,作为我们的班长,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特勤二中队消防员陈进伟说。
2013年3月21日20时39分,位于神木市孙家岔镇马镰湾工业园区内的天效隆鑫化工有限公司的煤焦油罐区发生爆炸,罐顶炸裂,导致大量煤焦油泄漏。如果泄漏进一步扩大,火灾继续蔓延,引发邻近储罐发生事故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张鑫所在的特勤中队接到命令后,迅速出动到达现场。但面对这样的爆炸场面,对于张鑫来说是第一次,许多年轻消防员更是直接发懵。但张鑫清楚自己是老同志,不能乱了阵脚。他做好个人防护,冲进火场进行侦察,发现从罐区泄漏的煤焦油汇集到一深坑内,旁边有两个20公斤的乙炔气瓶和氧气瓶正在被大火烘烤,随时有爆炸的危险。他一边向指挥部汇报情况,一边对两个气瓶进行冷却,然后带领两名战斗员将气瓶转移至安全地带。当听到指挥部下达总攻命令时,他又一次主动请战,和两名战斗员冲到一线,在经过长达20多分钟的烈火浓烟炙烤后,终于控制住火情,结束了总攻任务。当各个战斗小组都撤出休息时,战斗了一天一夜的张鑫还在忙碌着,为确保下一次救援任务来临时所有装备都能及时投入战斗。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战斗的身影。在每一次灭火救援战斗中,他都勇敢无畏、冲锋在前,彰显了消防铁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本色。
3、人间有情——
家人是他强大后盾
烈火无情,人间有爱。在群众眼里,他是英雄;在战友眼里,他是榜样。谈到家人时,外表坚强的“老班长”眼里不由得泛起了泪花。“家人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我对他们亏欠得太多,感到很愧疚,有他们做我的后盾,我无怨无悔。”张鑫说。
目前,张鑫已成家立业,孩子两岁半。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让他和妻儿虽然近在咫尺,但不能每日相见。一次,张鑫路过一家童装店,想给儿子买件衣服,却不知孩子的尺码,回忆起那一刻,张鑫的眼角有些湿润。“每次和孩子微信视频,他只是看一眼就跑到一边去了,这种陌生的感觉真不是滋味。”张鑫说。
“舍小家为大家,老班长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消防员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拼搏?”特勤二中队消防员史大富说。
转眼间,16年匆匆而过,面对数不清的荣誉和光环,张鑫不忘初心,不改本色。虽然面临着转业,面临着将要脱下战斗服,张鑫却时刻告诫自己,“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将永远战斗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鹏)9月23日至26日,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龚汉江一行赴榆林市,就“老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