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妇女刘巧芳创办颐福阁养老院你未养我小 我来养你老
刘巧芳和入住老人拉家常
文图\本报通讯员 王志芳
“奶奶,这几天天气变化大,夜里还咳嗽得厉害吗?”一大早,在神木颐福阁养老院,院长刘巧芳一边给老人按摩肩膀,一边询问老人的病情。提起刘巧芳,养老院的90多位老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他们说:“这孩子善良,有孝心。”
1、顶着压力创办养老院
5年前,28岁的刘巧芳,是个按部就班的上班族。一天,在目睹了一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流浪老人后,她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久久挥之不去,那就是在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面前,将来的老人怎么养老?于是她萌生了创办养老院的念头。
3个月的外出考察,刘巧芳创办养老院的念头还没有落地生根,便遭到了周围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丈夫说:“你要办养老院就自立门户去,我们各过各的。”负责审批的一位领导也劝她说:“你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同志做养老事业,难度本来就比较大,而且没有任何经验,你再慎重考虑一下。”
大家纷纷劝她不要一时冲动,踏踏实实过自己安稳的日子,刘巧芳却顶着压力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想努力照顾尽可能多的人。创办养老院这个事情我已经考虑很久了,必须要去搏一搏,不搏怎么知道不行呢?”
自己没钱修建养老院,那就从租赁一个山庄开始。从开始筹备到正式运营,刘巧芳足足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在2015年12月,她的神木颐福阁养老院开始营业了。
2、入住率低差点撑不下去
养老院开起来了,陆陆续续有老人住进来。到了2016年5月,入住的也仅有二十几位老人。“因为得请厨师、护工,十几人的费用就仅仅够基础开支,差点儿就撑不住了。”刘巧芳说。
2016年5月的一天,也就是刘巧芳刚生下孩子的第二天,她接到了省民政厅的领导要来养老院视察的通知,她真是又惊又喜。省厅领导视察后,非常认可她的养老院,这也为颐福阁养老院带来了转机。
在得到相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她开始思索入住率低的原因。“了解过我们养老院的人没有一个人说不好,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入住养老院。”刘巧芳说,“大多数人还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好多老年人不愿接受去养老院生活,他们觉得自己为儿女奋斗了一辈子,老了进养老院有点委屈;对于儿女来说,将老人送到养老院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是不孝顺之辈才能干出来的事情。”
3、转变观念开启养老新模式
找到了入住率低的原因,刘巧芳又绞尽脑汁地寻找解决办法,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上门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如何为老年人周到地服务,她的想法和理念越来越清晰。2016年12月份,刘巧芳又开始筹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8年正式开始运营,开启了神木居家养老的先河。
“现在,老年人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享受到我们的服务。可以按时按点吃到热乎乎的一日三餐,还有专门的护工上门为老年人做日常护理。而且费用也很低,受到很多老年人的欢迎。”刘巧芳说。
由于服务周到,颐福阁居家养老中心的口碑越来越好,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该中心的上门服务,同时也有一些老人由上门服务转为了进住颐福阁养老院。现在,颐福阁养老院的入住老人由之前的20多人增加到95人,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人数也达到了713人。
4、一个全新的天地向她展开
4年来,刘巧芳所有的节日都是在养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的孩子还小,但是她只能将孩子们留给公婆照顾,抽空回家看一看。在她看来,越是逢年过节,老人越需要关照,不在老人身边,她总是放心不下。
不会护理知识,刘巧芳就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老年护理各项技能,还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征了如指掌。“老人生活习性不同,一开始相处起来,难免发生口角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我就想办法从中调停,渐渐地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刘巧芳说。
2018年6月份,刘巧芳还清了所有的欠债。无债一身轻的她又有了新的规划:再建一个高级养老院。说干就干,她在神木市盘龙湾新建了颐福阁老年公寓,休闲娱乐的图书室、书画室、手工坊、棋牌室、静心室等功能室应有尽有,预计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这个养老机构践行的是生态养老理念。在那里有种植大棚,老人们可以种菜、种水果,过田园式的生活。”她说。
一路走来,她的养老事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2017年她被陕西省老年事业发展协会授予“百名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2018年被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最美敬老志愿者”先进个人;同年,她又被榆林市女企业家协会评为“创业明星”。对刘巧芳而言,这些荣誉既是激励,又是鞭策,她会将这些荣誉化为前进的动力,竭尽全力做好养老工作。
新闻推荐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实习记者张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陕西省...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