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陕北民俗 体验国学魅力 神木市2019年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纪实

榆林日报 2019-07-25 15:38 大字

体验陶艺制作 品尝传统手工食品

文图/本报通讯员李建德

核心提示

为进一步拓宽育人渠道,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7月10日,由神木市教体局主办,神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2019年神木市中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落下帷幕,来自该市8所中学的近5000名学生,分10个批次参加了本次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旅行以“传承陕北民俗,弘扬国学经典”为主题,以大成书院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为活动点,共安排了11个体验项目。

在大成书院体验国学魅力

大成书院所在的单家滩村有摩岩石刻、岫岩寺等明代建筑。清明时节,杏花绽放,花红叶翠,为神木八景之一“杏花濯雨”。相传康熙皇帝曾题诗此处:“出城东看杏花开,花外盘桓酒数杯。转入桃溪春寺静,山光鸟语悦人来。”并为单家滩村纸坊门口赐一联曰:“水池中鱼龙变化,竹帘上时刻生金。”

上世纪90年代,神木地方学者武绍文搜集明清以来的游客题诗,刻成石碑百余尊,建成杏花滩摩崖碑廊,并新修了杏花别墅,内建文宗堂、文渊亭、文源池、文渊塔等仿古建筑,并广植杏树、桃树、梨树等各类花木,形成具有浓郁传统特色的旅游文化场所。大成书院经过整修维护,重续文脉,新增“杏坛讲堂”“万仞宫墙”“杏坛再春堂”“雪樵书室”等,并向公众开放,成为神木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同时,针对中小学生开发的拜师礼仪式、文化历史讲解、拓印造纸、竹简书制作等体验课堂,也别具特色。一进书院,同学们就被这里的景物、课堂所吸引,在老师的指引下,纷纷动手,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成书院设有文宗堂,内有孔子雕像,孔子被后世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故名大成书院。

书院内的碑廊区有明清以来的碑文百余件,其中王雪樵、裴宜成的诗文最负盛名,成为杏花文脉的传承源流。书院常年有各类书法、绘画文化艺术展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书院筑“万仞宫墙”于孔庙之前,以象征孔子学问精深,德行高尚。全体师生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共行五鞠躬礼:一拜自强不息,二拜厚德载物,三拜精忠报国,四拜孝亲尊师,五拜世界大同。

单家滩造纸业曾繁荣一时,从“蔡侯纸”到“杏花纸”,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单家滩的造纸历史,同学们也自己动手,亲自造出一张张“杏花纸”。

在拓印体验课堂,同学们拓印最具神木地域文化的出土文物——鹰嘴金瑞兽,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竹简书制作体验课堂,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中国书籍从甲骨文到印刷体”一路走来的历史,同学们动手制作竹简书,书写自己研学的心得和喜欢的诗词。

在民俗文化大观园感受文化自信

本次研学旅行的第二站——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景区,设有拓展训练区、水上项目游乐区、文化艺术观赏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十多个区域,是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优选之地。

景区展馆内收藏有农具、量器、服饰、家具、乐器等传统生产、生活娱乐物品上千件,并通过影像展播、实物陈列、人物塑造、场景模拟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陕北民俗,让同学们惊叹不已。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在专业剪纸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折、剪、粘贴,巧妙地剪出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在寓教于乐中体验陕北剪纸艺术的魅力。

陶艺是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景区陶语陶艺馆,同学们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双双巧手敲打、揉搓、拉动,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泥土的多变中重拾童趣。

在农耕体验区,同学们挥舞锄头,犁地育苗,施肥浇水,亲自参与粮食与花草的种植、培育和收获过程,深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让他们在收获中懂得尊重、劳作中体味珍惜。

在大观园手工作坊,同学们一边品尝着纯天然、纯手工的绿色食品,一边体验着榨油、酿酒、做豆腐的全过程,在指尖艺术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为期10天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行走的课堂”的作用,让同学们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团队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成为他们研学生涯中一次难得的体验。

新闻推荐

神木将再添一座立交 —鸳鸯塔立交

阳光讯(记者张壮壮通讯员云芳文/图)6月13日,在新开工建设的神木市鸳鸯塔立交桥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路基土方施工...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