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快 榆林老矿工讲述40年巨变

三秦都市报 2018-11-24 02:30 大字

陕西榆林素称全国第一产煤大市,然其发电装机仅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大部分原煤直接销售。如何转变卖煤模式,实现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成为榆林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课题。“陕电外送”,建设特高压跨区电力市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017年7月17日,交流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榆横-潍坊特高压工程于2015年5月6日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工程起于榆横交流变电站,止于山东省潍坊变电站,是国家“三纵三横”特高压的东西主干网架。线路全长2×1048公里,自西向东横穿陕西、山西、河北和山东四省,两次跨越黄河。工程动态总投资241.8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建设规模最大、输电距离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榆林段,线路长度2×151.6公里,塔基491基,榆林境内总投资33亿元。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陕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工程,是陕西省划时代的电力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电网资源优化配置、电源合理布局的有效载体,大大提高陕北煤电的外送能力,提高煤炭、发电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和资源开发效率,榆横-潍坊特高压工程将会成为陕西的一张新名片。

煤炭能发电,煤炭开采也需要电。矿工们眼里的电力有一种别样的魅力。今年69岁,和煤炭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高贵林说,最高兴的事是退休后看到了特高压。

电力解放人力

挖煤不再是力气活

高贵林出生于神木县大柳塔镇,1970年春天,他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扛着镢头、啃着麦麸窝头来到离家不远的小煤矿。那时候挖煤就是个力气活,用火药炸、人工挖、平车推。一群人刨着地皮,用铁锹、用撬棍、用锤子拼力气。

老高说,最初,开采煤矿最令人担心的就是积水问题。积水多不但影响开采速度,还会对矿工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遇到下大暴雨就得停工,停工就意味着少赚钱。后来,在使用了电水泵后就算洪水来了都能保证日常的开采量。

“最初采煤的时候都是明盘,不需钻洞子,采煤都是用炮炸,这个安全隐患就不用说了,那时候煤矿基本没有啥管理,安全全凭各自小心谨慎。现在的安全管理严谨又规范,全都是机械化开采,发展实在是太快了。”高贵林提起现在的机械化采煤总是会感叹地啧啧嘴,以前是挖煤,现在说挖煤不合适了,从炮炸人力掏煤到电钻杆采煤再到如今的综采,人力在电的推动下彻底解放了出来,现在采煤的工人不会像以前那样苦哈哈地卖力气了。

据了解,当时大柳塔镇只有三条10千伏线路,被当地人叫为“老三线”,分别是活鸡兔线路、石岩塔线路和野猫湾线路。这三条线路满足了当时大柳塔镇矿区生产和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但是,那个时候当地人是怎么也不会将“煤”和“电”联系到一起的,怎么也想不到“电”的到来可以节约劳动力。

电力提升开采效率

百姓生活富起来

1991年华能店塔电厂建成,煤矿开启了全面用电时代。电厂的建成带动了煤面、碎煤的销量,节省了资源,提升了煤矿收益。电来了,煤炭综合机械化开采设备大量投运,煤炭开采效率显著提升,作业环境改善不少。

拉闸限电,计划供应是那个年代用电的“特色”。那个时候白天给企业生产供电,晚上才给居民供电。1999年,榆林首个330千伏“一站一线”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2000年第二座330千伏榆神变电站投运,逐步缓解了榆林地区的限电形势。直到2005年,榆林市终于彻底告别限电历史。

老高说,“以前煤矿内运煤都是人力推车,效率不高。后来换成了皮带输送机,输送量大了,速度也快了。矿井上面,原来都是人力搬运、装卸煤炭,后来换成了装载机,煤炭开采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如今的煤矿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工作现场再也见不到堆成山的煤,从抽水、换气、采煤、运煤、煤分类、装煤全部形成了一条现代化机械生产线,井底24小时摄像头无死角监控,这一系列的改变让煤矿现场管理更安全、更规范、更人性化。”

如今煤矿供电早已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真正做到了煤矿生产不停电的基本供电保障。提起如今的电力供应,老高感叹不已,从“没电”到“限电”再到如今的“电可靠”,电力的发展也映射了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煤从空中走

碧水蓝天回来了

在我国,能源供应和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这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给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远距离输电有助于推进能源革命,改善空气质量。发展特高压电网,以输电替代输煤,提高中东部地区外受电比例,对送端和受端都有利。在送电端,建设大型的火力发电站将有效提升煤炭综合开采和转化电能效率,降低当地空气污染。对于受电端,减少当地火力发电,从远方接受清洁电,是治霾的重要举措。

2009年,60岁的高贵林依依不舍地脱下工装,离开了干了一辈子的矿区。

2014年5月,国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建设十二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通道,这让高贵林激动了好一阵子。

2015年7月的一天,高贵林带着孙子去榆林附近的山上游玩,发现多了许多高高的电塔。

“这一定就是同事们念叨的特高压。听说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经开工了。还要建陕西榆能横山电厂、陕能赵石畔电厂两座大型火电站。”高贵林指着远处高高的铁塔对孙子讲,“孩子,这就是煤炭的空中走廊,以后拉煤的货车会越来越少,煤炭会变成电能随着这些铁塔银线输送到远方。”

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未来,落地、过境榆林的4条特高压线路将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走廊”。据了解,这些特高压全部投运,将实现每年就地转换原煤110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1980万吨,二氧化硫5.1万吨,向华东、华北等地区输送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这两年感觉好多了,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干净了,交通也没有以前那么堵了。”高贵林觉得特高压工程投运后,使大柳塔这个产煤大镇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风更清了,变得宜居平静了。

生在煤海、长在煤海,已古稀之年的高贵林在亲历小镇的巨变后感慨道:“采煤让我富了起来,电力让我们全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舒坦。而如今,电力的发展也让家乡的天更蓝了。”韩晓妮

新闻推荐

公共文化服务怎样做到开放化

冯睿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