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为增产增效的源动力 走进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报记者 吕晶
近年来,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力开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蔬菜、山药等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着力开展新品种引育、新技术研究、新成果转化、新团队合作,为榆林市农业科技发展、增产增效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市农科院,了解这里的科研人员是如何工作的——
新品种引育
——预计今年可出现有苗头的新品系20多个
今年夏季,走在神木市的街头上,只要听见瓜贩吆喝:“哎,老乡,我这是栏杆堡西瓜,保甜保水,保证你一吃忘不了!”市民们便会纷纷买上几颗,作为消暑降温的必备良品。
2017年,市农科院选育了“榆农五号”“秦红五号”等优良西瓜品种,神木市农业局园艺站试种了几十亩,发现种出来的西瓜抗旱性强、糖分含量高、水分大、口感好。2018年,该市在栏杆堡乡推广试种1000多亩,全部为山地种植。良好的品质受到了农民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栏杆堡西瓜已经成了市场上的品牌西瓜。
上个世纪80年代前,市农科院育种工作成效卓越,解决了榆林市人民温饱和农业结构优化等问题。近年来,该院在停滞了20多年后,又恢复开展了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仅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育成并审定(或登记)了农作物新品种6个(榆农5号、6号、10号西瓜,榆选芝麻蜜香瓜,榆谷6号谷子,榆玉2号玉米),结束了该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育成新品种的历史。
据市农科院院长常勇介绍,今年,市农科院又加大了引育种力度,除榆卜界实验区安排育种外,在定边建立了马铃薯冷凉育种基地,在云南、海南建立了西甜瓜、玉米、谷子糜子育种南繁加代基地,目前该院创制和保存种质资源4500余份,预计今年可出现有苗头的新品系20多个,审定(或登记)新品种1至2个。引种方面,今年共引进马铃薯、蔬菜、水稻等作物新品种82个,计划初步筛选出优良品种10—20个。
新技术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获得科技成果奖20多项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出现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茎秆矮小细弱、块茎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等现象,叫做马铃薯“退化”。解决种薯“退化”问题最好的措施是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近年来,市农科院积极开展种薯脱毒研究与应用,认真实施了马铃薯良种繁供“一亩田”工程,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种薯繁供体系,脱毒种薯得到了快速推广,2017年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左右,增产幅度达到15%左右,榆林市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农科院获得科技成果奖20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市级奖10多项。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1项,制订地方标准12项。
今年,该院强化新技术研究,以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转化水平,共实施32个项目56个课题的研究。从今年开始,该院还承担了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研究工作,主要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农田土壤质量、农业环境三个领域16项重点任务,安排落实了长期定位试验观察基地70亩、温室2座,配套建成综合实验室1个,这是国家农业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为提升榆林农业科研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新成果转化
——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8月28日,在榆阳区岔河则乡排则湾村,1000多亩S748谷子正值抽穗,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波浪,清新怡然。榆林市荣泽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苏志明说:“我们使用了免间苗技术,这样既能节省水肥,又能省下人工,可实施规模化种植。这个品种的谷子密度大、产量高,品质也好。”据苏志明介绍,使用免间苗技术,每亩地只需要播种2两种子,每亩谷子增收300至500元,每亩纯收入可达1200元。
十八大以来,市农科院有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马铃薯脱毒技术年推广面积120万亩以上,以指针式喷灌、滴灌为代表的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年推广面积近2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谷子优质品种推广、种子包衣、免间苗轻简化机械化生产技术为谷子规模化种植、优质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适宜籽粒收获的玉米绿色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已成为全国农业引领性技术;蔬菜设施栽培及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应用为蔬菜种植效益的提高和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进推广的山药等新特作物在生产中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亩纯收入可达6000—10000元,累计推广面积在8000亩以上。
新团队合作
——为科研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收获玉米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一亩地一天需要3个人,费时费工。而如今,“收获玉米也像收小麦一样,机器进地籽粒来。”榆林市农科院杨晓军介绍,2016年,榆林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研究。
玉米籽粒直收是指玉米收割机上带有脱粒装置,收割后经过脱粒装置直接出籽粒,玉米籽粒通过提升器送入粮仓,完成脱粒。杨晓军说:“一亩地的机收,10分钟不到,只需80元。目前,玉米籽粒直收已在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开始推广应用。”
近年来,市农科院在提升与国家4个综合试验站相关单位相互合作的同时,重点加强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西农、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等院校合作,开展土壤、环境以及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联合研究与攻关,为该院科研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该院又加大了合作力度,进一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在节水灌溉、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另外,今年在市委组织部和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引进和招聘科研人才7名,已安排到各科室所工作,充实了技术力量。
新闻推荐
抵制新闻敲诈 净化舆论环境 真假记者敲诈勒索案 榆林已破获142起 刑拘43人
华商报讯(实习记者王娜记者李小博)自8月1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以来,榆林公安成功破获真假记者敲诈勒索...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