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木“爱我长沙”看标语敷衍心态
黎青 作□然 玉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一处户外宣传标语出现错误,标语上的第一句话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神木县相关部门表示,工作人员发现此事后,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对标语做出改正,目前已进行拆除处理,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6月28日中新社)
神木标语“爱我长沙”,虽然官方调查结论尚未出炉,不少网友大概已经猜到了原因:“抄袭不认真、事后没检查”。当然了,说“抄袭”还是有点言重了,这类“文明标语”通常都没有版权可言,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抄来抄去”原本就是常态。
其实非但在神木县,其他许多地方也有对公共标语敷衍了事的奇葩。在相关职能部门看来,制作标语只是一项程式化的规定动作,既不需要太多的原创性,对文本质量、创新创意等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久而久之,无论主管部门还是经办人,都对标语的创作、印制变得漫不经心了。在这种整体性怠慢的大背景下,才会有太多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的标语充斥街头,如今更是闹出了神木“爱我长沙”的大笑话。
神木标语“学”长沙,连地名都忘记去改,背后传递的其实是众多公共标语的同质化和去意义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标语几乎完全脱离了特定文化、特定地域、特定社群所构成的特殊性语境,而成为一种可以无限套用、无限搬移、无限复制的“格式化词组”。每一句看起来都是对的、在所有地方都适用,但是其感召力量、宣教效果又有多少呢?不得不说,某些低劣的标语实际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无效投入。
如今不少标语在引导价值、传播文明等方面的功能变得越来越有限,这当然不是标语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关地方职能部门并未拿出足够的诚意和智力充分用好这一工具。乌龙标语不常有,而平庸标语经常在。为此求解,还得多走心才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予涵通讯员张箐报道6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文明一行到包扶的神木县解家堡办事处麻堰渠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在解家堡办事处,李文明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政策落实、...
神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神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