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神木小寨村:把脉找贫因 发力除穷根

榆林日报 2017-06-26 09:03 大字

村民刘振华养鸡拓宽致富路(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宋艳霞 贺佳 雷娜

盛夏的神木县永兴办事处小寨村,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小寨村位于永兴办事处西南方向约10公里处,包括大寨和小寨两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224户676人。2014年,该村被评为省级贫困村,去年在册贫困户有17户40人。长期以来,由于小寨村交通不畅、饮水困难、信息闭塞,使得该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迟迟难以摘下。如今,小寨村发展成了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户房屋整洁,电话、电视、移动网络全覆盖的新农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的扶贫帮助,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

精准施策——

完善基础设施促脱贫

“现在的政策真好,政府对我们的照顾比自己的儿女还要周到。你看,新铺设的水泥红砖路都通在自家院子里了。”村民刘毛仁说。过去,由于进村的路只有一条砂砾石路且道路蜿蜒,所以当地的粮食和畜牧产品鲜有被外界问津的机会。“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公路,而且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一刮风便尘土飞扬,若庄稼成熟期间下了雨,那就很难保证运回家。”小寨村的包村干部李艳萍介绍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针对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老百姓在产业单一、增产增收难、饮水困难、通讯设施落后等方面“贫血”的状况,永兴办事处包村干部经过多方协调,实施了一系列“输血扶贫”措施。

2012年,永兴办事处很快形成一个明确的帮扶计划,积极争取资金陆续硬化通村路约15公里,砖沙硬化入户道路约5公里,并安装路灯24盏,改善了村民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不便的情况,打通了小寨村走出去的“致富路”。

此外,通过多番努力,2012年8月,小寨组完成农网改造,10月份硬化了大寨组到小寨组道路2.793公里;2013年,该村和移动公司达成协议,为村里修建了移动信号塔,结束了村民上山打电话的状况;2014年10月,小寨村的饮用自来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你看,现在我们吃水多方便,自来水通到家里了,水流得哗哗的。”走进小寨村刘汉君的家里,他的妻子张巧则一边用自来水盛水做饭一边感慨道,以前都是每天到二三里以外的地方挑三四回水,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干净又方便。

产业“输血+造血”——

确保脱贫不返贫

“我以前比较懒散,没有生活目标。种地一年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常常得靠亲戚救助度日。现在通过政府引导,让我有活干了,生活也上道了。”已经脱贫的村民刘振华说,去年村里修路,政府安排他去打零工,挣了3万多元,这让他顿时有了工作动力。他还在村干部的引导下,把村里的撂荒地重新整理出来,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20亩玉米、20亩黑豆、6亩土豆、3亩谷子,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给他送去鸡仔60只,养殖猪9头、羊子10只,如今刘振华家的收入早已超过了贫困户标准。

人穷志不短,扶贫先扶志。在小寨村,像刘振华这样通过政府引导帮扶激发自身内生动力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工作中,小寨村及驻村工作队不仅抓“输血”夯实发展基础,同时抓贫困户自身“造血”,教农民学政策、技术,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全面疏通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为了培育脱贫产业,鼓励和帮助小寨村民搞养殖业,小寨村先后争取资金2.6万元,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鸡苗2000羽,帮助贫困户走上了种植养殖结合发展的道路,并定期邀请养鸡专家入户指导,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此外,针对村内产业单一的情况,2016年4月,该村争取资金22万元对村内部分土地进行了整理,先后整理出360多亩平整耕地,并为村民购买2台拖拉机、2台土豆播种机、2台施耕机、2台翻转犁,实施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也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

据了解,通过种植养殖产业扶持,2016年,16户贫困户人均收入达18641元,远远超过3015元的脱贫标准。今年,小寨村还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路灯安装、扶持养殖业等项目,随着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有望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创业。

新闻推荐

孙家岔交警中队加强夏季交通安全管理

本报通讯员杨玉平报道为进一步强化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深入推动夏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近日,神木县交警大队孙家岔中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懂法守法意识,自觉...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