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神木县乔岔滩办事处高沙墕村驻村干部这样说——不落下一户贫困家庭
文图/本报通讯员刘咏刘艳 苏春霞
“这条路是村里出行的唯一一条路,以前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县农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给村里新修了通村水泥路,解决了我们出行的大难题。”村民高和美高兴地谈论着生活中的可喜变化。
高沙墕村位于神木县乔岔滩办事处东约15公里处,水资源匮乏,依靠传统农业种植为主,道路崎岖,不便于机械化耕作。全村224人,青壮年劳力80余人,全村在册贫困人口涉及13户25人,属于省级贫困村。2015年,神木县农业局驻村工作队进村后,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实打实地帮助村民寻找致富原因,解决致富问题,让他们走上致富路。
进村入户解难题
任富军已经不记得这是多少次到村里了,但是这次他是以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村里的。
来到村民刘双鱼家中,任富军看见放在门口的水缸,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就咕噜咕噜喝了几口。刘双鱼忙说:“有热水,喝热水,现在吃水方便了,暖壶里的热水满着了!”
之前,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里存在吃水难的问题,及时协调县水务局,投资9万元修建了供水工程,为村里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吃水靠挑”的日子。工作队还协调县扶贫办和锦界电信分公司,投资17万元安装了电信公司信号塔1个,实现了全村及周边4个村电信信号全覆盖;协调县农村能源站,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和23个太阳能热水器,让村民们享受到了太阳能带来的便捷。
产业扶持促“造血”
“今年雨水多,墒情好……”在村头一块田里,任富军与工作队成员武玉高、袁涛以及村民一起查看土地墒情。提起今年打算种些什么,村民高和美说:“今年想继续多种杂粮,杂粮销路好,也能卖上价钱!”
为了调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县工商联、扶贫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通过“种养加”三个层面扶持,帮助村民脱贫,激活“造血”功能。在种植业上,县上积极协调农业部门确定该村为县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并连续扶持3年,每年投资10万元,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引进新式农机具铡草机7台、微耕机5台,改善了牛耕人拉的传统耕地模式。在此基础上,县农技推广中心还为村民们提供了科学种田的技术指导。在养殖业帮扶过程中,县畜牧局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扶持10只种羊,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要求在养殖过程中为种羊佩戴耳环耳标,规范养殖,实现两年户存栏15只羊、三年户存栏20只羊的目标,实现户均产值2万元以上。在此过程中,畜牧局将全程参与技术指导,为村民发展养殖保驾护航。
2016年,高沙墕村65户210人以共同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山里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是把村里的小杂粮经过加工包装后出售,增加了粮食的附加值。在“万企帮万村”工作中,经县扶贫办、农业局及工作队等多方努力下,合作社与龙华集团初步达成三年包销售的协议,不仅解决了小杂粮的销售市场问题,也调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扎根农村 服务群众
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是离最终脱贫目标还有差距,所以对于今后的工作,工作队有着更长远的打算:要继续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县上的“金桥”工程,为村民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并为农作物实施政策性保险,以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加大宽幅梯田的整理力度,发展机械化种植;继续经营管理好小杂粮加工厂,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农民就地就业。
“总之一句话,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户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我们要扎根农村,服务群众。”任富军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郭艳王惠军报道近日,陕煤神南产业发展公司、神木县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神木新大通专用车有限公司举行了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神南产业发展...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