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将门世家研究成果的展现 ——折家将文化研究论文集序

陕西日报 2015-12-06 20:39 大字

李裕民

宋代的杨家将,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但说起折家将,很多人就会觉得陌生了。不过,杨家将里的佘太君(本名折赛花,传说是折家将折德扆之女),至今仍是家喻户晓。折家将进入学术视野,是在上世纪讨论宋江问题时——讨平宋江之人,就是折家将里的折可存。

宋代有不少将门世家,出名的有麟州(今神木县)的杨氏,杨弘信、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杨畋五代为将;有洛阳的种氏,种世衡、种古、种师道等一家三代七人为将;有上党(今山西长治市)的李氏,李处耘、李继隆、李昭亮一家三代四人为将;而沿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府州(今府谷县)的折氏了。从唐末的折宗本起,折家十一代忠勇卫国,先后涌现出了折德扆、折可存等数十位将领。时间是从公元900年左右到1200年左右,长达三百年。这不仅在宋代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他们仅凭府州一隅之地,居然抗住了强大的辽军、西夏军的轮番进攻,其后又投入抗金战争中,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杨家的杨业曾被朝廷重臣陷害致死,而折家将一直受朝廷信任,没有类似的悲剧。杨家将有小说、戏剧和许多传说,其故事深入人心;但折家将没有这些,因而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历史上,折家将的事迹与影响并不亚于杨家将。

杨家将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河东、河北,后扩展到陕西、两广。折家将主要在府州,后扩展到河东、大江南北。杨家数杨文广职位最高,曾任歩军都虞侯,在军中位居第七。折家以折彦质官最高,任签书枢密院事,又权参知政事,进入最高领导集团,相当于副宰相。杨家将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中叶,参与过抗辽、西夏及平定侬智高叛乱。折家将在唐末至南宋间,先后抗辽、夏、金,还平定了方腊、宋江、杨幺起义。

折、杨两家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民族了。杨家是汉人,折家祖先是鲜卑人,后来融入党项。府州在晚唐至宋时期,汉人、党项杂居,人数上可能党项更多一些。党项人的风俗习惯与汉人完全不同,比如,党项人的男女可以自由恋爱。有的恋人爱到极致,甚至会私奔到深山里,并肩而卧殉情。家人知道后,不但不悲伤,反而认为男女相爱是好事,会击鼓饮酒一天,为他们的灵魂上天而欢庆。折家热爱汉文化,收藏和熟读汉人古籍,长期与汉人通婚,逐步融入汉族。

党项是马背民族,折家将都善于骑马射箭。在宋代,府州的生态环境较好,出产良马,折家将依仗它与强敌周旋。折御卿曾将一匹千里马进贡给宋太宗,这匹马口旁有云霞般的碧纹,被命名为碧云騢。宋太宗骑着它去打北汉的太原城,“上下山岭如履平地”。上马时,它会自动跪下前脚,下马时它就跪下后脚,“上下如坐安舆,不知登降高下之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9)

折家将绵延时间漫长,可研究的课题很多,如其族源、与汉族的关系、各将领的生平事迹、佘太君是否是折德扆之女,等等。府谷的七星庙有杨业与折赛花比武成亲的传说,府州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变化,府州古城的原貌等,也是很好的研究议题。可以说,研究折家将,是研究宋辽夏金的军事史,也是研究宋代的民族关系、民族融合问题,对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府谷县十分重视折家将研究,已成立了折家将文化研究会,会长折武彦就是折家将后人。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年轻学子高建国尽力搜集有关研究论著,编选了《折家将文化研究论文集》,将近百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囊括其中,为后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新闻推荐

神木县高家堡镇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本报讯(记者艾永华通讯员康元利罗喜林)近日,神木县高家堡镇荣获“2015年度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该镇也是陕西唯一入选的镇。在由人民日报社支持、环球时报主办的“2015经济全球化与中...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