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 佘太君的故乡
孤山堡保留较完整的北门和瓮城华商报记者 陈冰 摄
距府谷县城西北约19公里处,有一座建在山上的城堡,年代悠久,因一个传奇女性——“佘太君”而被人熟知。这里是她的故乡,这里有她的爱情传说,这里同样见证了她传奇姓氏折氏的兴衰。
孤山自古是个军事重镇
孤山自古是一个军事重镇,由于地处边陲,自然环境特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战火纷飞,几经沧桑,几起几落,不知毁了多少次,又修了多少茬,在这里不知有过多少次的繁荣辉煌,又有过多少次的悲惨凄凉。如今的孤山,以农业为主,只是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镇上多是老人和妇孺,生活倒也轻松自在
孤山镇建在孤山河畔,河水绕着一座山成环状,使这座山成为孤岛,因此得名孤山。山上本来有座庙,民众得乘船上山烧香拜佛。清康熙年间,洪水冲断了孤山西边的龙泉山,河水顺直流下,从此过往之人再也不用走南门和西门,只要顺着冲断的河谷走就行了。而空出的旧河湾中间建了一条长约200米的小街,街道是平整的水泥路面,两边是不少店铺商家,还能见到几处有百年历史的古宅和窑洞,一处窑洞上的砖雕花纹细腻,精美,保存较好。
《府谷县志·地理志》中记载:孤山堡本名古(孤)疙瘩马营,“这里所说的‘孤疙瘩\’,就是现在的孤山。”孤山镇文化站原站长张憨说。唐代之后,由于折家驻守在此抵御外敌500年,这里称折塘关。宋时先为百胜寨,后为孤山寨。明朝时,孤山成为延绥东路第一雄关,设孤山堡。当时,神木到府谷共有十二溏,孤山为第十溏,所以也叫十溏关(和古折塘关谐音)。清时又称孤山堡,民国则改称天平镇。
古堡在宋代进行了维修和加固,后来因战火破损。到了明朝时重修孤山城,重修后的孤山城,规模是原来的一半,全部砖石包罩。城的东门因修一所学校破开一个豁口,南门因神华的货运铁路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西门和北门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只是有些破旧。站在这里居高远望,川中万物尽收眼底,老街巷窄人稀,这里的百姓生活安逸平静。
由于河道不宽,一旦遇到特大洪水容易内涝,孤山街从康熙年间建街以来,先后于乾隆、嘉庆、光绪年间,以及1977年被洪水冲毁过四次。如今,河水消退,那座孤山也露出全貌,高也不过二十米,与旁边的铁路大桥相比,更是逊色很多。山上的庙也早就破败,只有一些砖瓦还提醒着众人它曾经存在过。
孤山镇上的古建筑很多,各种寺庙有几十座,其中昊天宫(即七星庙)和千佛塔被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这些寺庙历朝毁了再修,修起又毁。七星庙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建筑外观上看,没什么稀奇的,但进入之后就大不同,几尊神像神情肃穆。不过,殿里最神奇的倒是建筑特色。殿堂全是由青砖筑成,无梁无柱,因此也有无梁殿之名。下面四方,接着有一米多高处,又渐成八面,再向上四五米又渐收紧,直到最后由一块砖盖顶。这样的建筑风格有种说法:四方平安,八面稳定,一砖定江山。
除了七星庙,目前当地正在大力整修城隍庙,庙里的大殿基本上是原来的主体,墙上有一部分的壁画是工匠新修补上去的。
折氏一族驻守孤山500多年
孤山什么时候有了村镇,无法考证,只知从商周以来,凡中原地区的一些官民犯了罪,逃到这里就无人过问了。逃到这里的人沿川河畔建村立寨,谋求生存。而这个地方真正兴盛,还是从唐代开始。
折氏原本是鲜卑拓跋族的折掘部,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呼伦湖一带,靠游牧生活。北魏孝文帝时与汉人通婚,改汉姓“折”。
唐贞观二年(628年),折华与家人参与征讨东突厥,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胜州府谷镇遏使,兼守折塘关。从唐代的折华开始,一直到南宋的折可求,500多年间,折家就一直驻守在孤山,保护着社稷不受外族侵扰。
晚唐时,折华后代折宗本、折嗣伦父子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僖宗任折宗本为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折嗣伦为麟州刺史。此后的几十年间,折嗣伦与儿子折从阮、孙子折德扆[yǐ]先后对折塘关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到后周时,折塘关成为驻有几千军民的边关重镇。
据史料记载,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折从阮被任命为府州刺史,从那时起到南宋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折氏七代14人世袭府州刺史达206年。其间涌现出上百名抗辽、抗夏、抗北汉、抗金的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所以,折氏在当地深得人心,同时也受到朝廷的器重。
然而,到了公元1129年,折氏后人折可求将麟、府、丰三州九寨拱手送给金国,孤山寨归金国所有,折可求本人也在几年后被人毒死。1142年,西夏侵占府州,孤山寨很多建筑和军事设施被破坏,折家祖坟和地面建筑被焚毁殆尽。
其他折氏后人,纷纷迁走,再没有踏上孤山这片土地。“这里已经没有姓折的人了。”张憨说。
折赛花情定孤山七星庙
在这些折姓的英雄当中,有一位女性大家特别熟悉,她就是小说、戏曲,以及影视作品的“佘太君”。
“佘太君”原名折赛花,可为什么要把姓写成“佘”?有人说因为折姓比较少见,后人在流传时误写成了佘。也有的说法是:为了儿孙们出征时不再伤亡、折损,就将自己认为不太吉利的“折”姓改为了同音的“佘”。但张憨却有不同看法。他说:“因为在历史上,折赛花确有其人,而小说和戏曲皆有戏说成分,为了对本人表示尊重,便写成‘佘\’。”而太君这个称呼,其实不是封号,而是世人对她的尊称。
在后人的传颂中,折赛花是个深明大义,忧国忘身的女人,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她毅然将子孙送上战场,这些情节可以在小说《杨家将演义》中了解。山西代县的《杨氏族谱》中对折赛花作了全面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候寿母松柏弥坚。”
然而,关于她的爱情,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而七星庙则是她爱情的见证。折赛花出生在934年,自小生长在世代名将的家庭环境中,“不爱红装爱武装”,自幼即爱骑马射箭,且学习兵法,颇通兵略。相传我国五代时期,镇守麟州(今神木县)、府州(今府谷县)二州的杨家和折家,在地方割据中发生了摩擦。折赛花15岁那年,两军在一次对阵中,杨家由杨业出马,而折家则由女将折赛花迎战。两人大战数十回合,杨业不敌折赛花,逃至折家寨北面的七星庙,折赛花追至庙中,杨业趁其不备将她绊倒,并扑上去压在折赛花身上。庙中七位大仙见此一幕,忍不住大笑起来,惹怒了的折赛花对他们说:“汝等休要笑我,看我把你们变成我的七个儿子。”由于折赛花早知杨业的英名,男方也对她早有耳闻,双方便互相攀谈起来。在攀谈之间,杨业和折赛花渐渐情投意合,便决定在七星庙对着神像私订终身。两家也因这段姻缘休战,折赛花日后也果然生下了七个儿子,世称杨家将。杨家将为保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
《府谷县志》中记载:折赛花,折德扆女,杨业妻,人称折太君。折氏性敏慧,精武艺,佐杨业屡立战功。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孙文广,智勇善战,均为宋将。
1014年,折赛花逝世(也有一说是1010年),留下一段巾帼英雄的传奇人生。如今,一尊巨大的折赛花雕像矗立在孤山镇口,英姿飒爽,似乎仍在保护着这里寸土,守护着这里的百姓。
华商报记者 陈冰 文/图
新闻推荐
6月8日,在神木县工业园区运煤专线有两辆半挂车发生碰撞,消防官兵紧急救援通讯员郭健伟摄华商报讯(记者张云飞通讯员吴永胜郭健伟)6月8日下午6时7分,在神木县工业园区运煤专线有两辆半挂车发生碰撞...
神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神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