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碱淖怎样才能不消瘦
《人民日报》记者 高云才
干燥、干涸、干涩。
身处黄土高原的山坳里,虽然能看见远处植被依稀点缀,但车后尘土飞扬,犹如浓烟,使人莫辨南北……缺水,缺水,还是缺水。这是记者近日随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家到榆林调研时见到的情景。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地处陕北的榆林市,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生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地面沉降、耕地损坏等现象。
打响生态补偿第一枪——
失去生态,就失去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目的
生态问题引起了榆林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金柱说,失去生态,就失去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目的,生态保护同经济发展一样重要。
今年陕西省发布的关于生态补偿强制性规定,使这位书记在生态治理方面更有底气:“对榆林来说,这是政策上的一场及时雨。”
自今年1月1日起,陕西在全省实行《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凡在陕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的企业,均应缴纳水土流失补偿费。具体标准为:原煤陕北每吨5元、原油每吨30元、天然气每立方米0.008元。陕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白灏辰说,这是全国第一份省级单位印发的生态补偿专门文件,“打响了进行系统的生态补偿第一枪。”
榆林全境对生态补偿的渴望,从红碱淖日见“消瘦”的身形中可以感受;榆林全境对生态治理的需求,从红碱淖无声的呐喊中可以聆听。
湖水浩瀚,水鸟翔集。记者来到毛乌素沙漠的东南,领略了大漠明珠红碱淖的绮丽风光。资料记载,这里水面达67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沙漠淡水湖。现在,随着能源的开采,红碱淖经受和见证着生态的痛楚。白灏辰告诉记者,“十五”期间,红碱淖水位下降了3米,湖面平均退缩6000亩,水面由“九五”末的10.5万亩缩减到现在不足7万亩……
红碱淖只是榆林生态退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矿业能源的大力开发被认为是这里生态退化的主要诱因。开发的同时,环境治理措施不到位,加速了生态退化。陕西省水保局副局长苗光中说:“到2007年底,榆林全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现在,还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已造成塌陷面积64.25平方公里,大量的地表设施因此损坏。”榆林市神木县中鸡镇束鸡河村民反映,受活鸡兔矿开采影响,附近的3座小水库、18眼水井全部干枯,村民现在被迫到5公里以外地方取水……
据勘测,榆林地下水蕴藏较浅,一般为数米到数十米,而煤炭开采基本在地下50—200米处,必然穿过透水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泄露、地下水位下降。现在,榆林全市湖泊由能源开采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神木县已有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涸,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时间断流,变成季节河。苗光中说,截至2007年,榆林矿区直接占用和破坏林地面积达130平方公里,仅定边、靖边两地的油气开发,破坏的植被面积就达100万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3.6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7%,年输入黄河泥沙增至约2.9亿吨……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李金柱要求组工干部要树立“三种意识”本报记者张剑英王丹报道1月13日,市委书记李金柱在全市组织工作会上强调,全市各级组工干部要树立政权意识、宗旨意识和发展意识“三种意识”,着力提高科学发展...
神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神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