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玉林日报》结缘

玉林日报 2022-01-18 06:50 大字

我与《玉林日报》结下不解之缘,是在30多年前。那时,我在校门外的旧书摊里把该报买来,始于练毛笔字,偶尔拿来翻阅,却并未认真解读过她,更没想过有那么一天,我会爱上她,并迷恋她,追随她……

大学毕业后,学业有成的我融入社会大舞台,该报便从我的“习字纸”飙升为我的人生导师。课余,只要我一拿起她,烦恼便被抛之九霄云外。文学栏目是我的最爱!她让我如痴如醉忘乎所以,这种执着一直延续至今。当时曾有同事不解地问我:“阿萍,看你拿着报纸‘乐不思蜀’,真不明白她有什么好看头,能让你看个大半天?”我嫣然一笑:“‘情人眼里出西施’呗!”遇到心仪的文章,或是剪贴,或是直接收藏,以至于我收集的报纸就有好几捆。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打小就喜欢涂鸦一些字进日记本;读书时,曾追随《徐志摩诗词》《星星月刊》涂鸦所谓的现代诗,也曾为学校写广播稿,异想天开地梦想着某天成为业余作家,向杂志社投稿,均因才疏学浅而杳无音信。我的文学梦,不曾想有一天会成真。2001年,短评《话说“顺手牵羊”》与小诗《风·雨》刊用于玉林师范校报;2003年,散文《大龄的你》发表于《容县报》,我对文学的追求更热切了。1999年至2003年,我有幸参加杨村镇举办的玉林日报基层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学习,其中有两届是该报杨振华编辑指导的,杨编辑的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揣摩该报。订报、读报、收藏报、写稿,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我还没摸到写作的门道,稿子常常是石沉大海。但我毫不气馁。有心人天不负!2005年的一天,《容县杨村镇—界牌村14天修好路》在该报得以刊用,欣喜之余我马力更足了。

2010年,我从家乡调到县底镇任教。平时,我用心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把自己对该报的钟爱转为写作动力。有人好奇地问我,在农村学校这么窄小的天地,你怎么能挖掘出那么多新闻素材?写出那么多鲜活的新闻报道?我淡然一笑:“梦想是‘马达’,心眼是‘米’,兴趣是‘柴火’,执着是‘炊具’,角度是‘敲门砖’。”为及时抓住身边的写作素材,我在泉表姐夫的资助下,为自己添置了一台微型单反。节假日,我常常带着幼子参加社团活动,捕捉新闻线索,力争稿件图文并茂。经过不懈探索与追寻,我陆续地在《玉林日报》《玉林晚报》等媒体上发表一些文字,时常用“清香百合”笔名创作。好些年,我成为该报“道德论坛”忠实的守护者与评论者。

我因在玉教网、广西文联网等媒体发表一些豆腐块,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业余通讯员,有幸参加各级通讯员培训班学习。在玉林日报的编辑、记者下乡培训中,我先后与蒙开泉、曾昶等编辑记者老师结缘,并虚心地跟他们学习。天道酬勤!2016年,是我逐梦的转折点。我有幸在容县县委宣传部新闻办跟班学习,从业余的通讯员升为县里的新闻专干,于是我又有了记者梦。自此,我全身上下像打了鸡血,铆足干劲,初心不变,牢记做好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使命。研究头版头条的写作方法,汲取其精华并仿写,成了我的目标之一。我还协助各级媒体记者们进村入户踩点蹲点、录制专题片,跟他们学到不少东西。与人合编《第一侨乡大恳亲》。我的眼光更远了,触角更广了,笔触也显成熟了,步子更稳了,劲头更大了,追逐梦想的信心更足了。“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为报答知遇之恩,我更卖力了。我为自己上紧发条,从不敢有半分懈怠,有时忙到下半夜,也乐不可支。

有心人天不负!自2012年起,我连续6个年度获评为《玉林日报》先进(优秀)通讯员,3篇通讯稿参加市双拥征文,其中一篇获优秀奖。成绩的得来,与该报的编辑记者老师们密不可分。近三四年,由于身体原因,我不得不封笔,但阅读该报的初心不改,仍紧跟她的步伐前行。我欲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继续逐梦。

2011年,在《玉林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征文中,我的拙诗《生活因你更完美》有幸获刊用。弹指间,一晃又10年,如今迎来了她的70华诞。

与《玉林日报》结缘是我今生所幸!一路走来,我甚是欣慰。感恩所有的遇见!

新闻推荐

容县做好生态文章 “绿色种养”撑鼓农户腰包

本报容县讯“我家50亩生态沙田柚今年产果10万公斤,现已全部销售结束,收入80多万元。”元旦前夕,在容县沙田柚产业示范区自良...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