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农民诗人”林志南:源于泥土的诗歌更芬芳

玉林晚报 2021-12-07 07:39 大字

林志南在自家的书画室练习书法

“石破天惊廿载长,龙腾虎跃韵声扬。诗风词语如潮涌,社稷江山遍雅章。”“石上栽莲荷香十里,龙庭泼墨赋丽千家。”2016年,在容县石龙诗社成立20周年之际,家住容县自良镇中平村的老农林志南写下了这些诗联。如今5年过去,虽然林志南已年届八旬,但他写诗的热情更高了。

“诗歌白丁”

放下锄头就拿起笔头

林志南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少年到青壮年,田间地头、柚子林就是他生活的大多数场景,但这不妨碍他的“诗心”如同田间禾苗一样拔节、生长、成熟。自良镇自古以来就有以诗记事、以诗表意的传统,这样的文化土壤无疑也滋养着林志南。年轻时的他,一放下锄头就会拿起笔头,把在劳作时的所见所感记录在小本子上,斟字酌句,虽然很多未能成诗,但为他日后正式学写诗积累了灵感和源于土地的鲜活素材。

20多年前,年近六旬的林志南随一位认识交往了20多年的诗友前往桂林参加山歌节,此行正式开启了他从农民到“农民诗人”的转变。他虚心向诗友学习写诗技巧,起初写的古体诗里夹杂着现代词语,格律也乱,偶尔还有错别字,但他不气馁,写种田、种柚子收获,写孩子考上大学、孙子加入学校诗社,写家庭聚餐、朋友聚会,也写对生活的感悟。他的笔下,诗歌素材犹如泉涌,格律、遣词、造句也渐渐从规范趋于精彩。在一两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数百首诗、词、联。

2009年冬,自良诗词学会成立,林志南踊跃加入,后接任会长至今。多年来,他积极组织诗友们开展采风、笔会、取经等创作活动。他与时俱进,从用纸笔写诗“升级”到用手机写诗,在互联网“八桂诗海”论坛上发表诗歌。

农田与诗歌

并没有不相通

2012年,林志南为柳州银行成立写了一组庆典诗歌,获得奖金3000元。随后在自良镇举行的中华诗词论坛八桂诗海柚乡笔会上,林志南慷慨拿出这笔奖金,与当地柚农谢世盛、冯武超、肖中英等人一起出资作为这次笔会的费用。“那次笔会,玉林市诗词学会及岑溪、藤县、罗城等地诗词学会和容县各个乡镇诗词学会支会都有人来参加,济济一堂,大家的收获都很大。”林志南回忆说。

如今,年届八旬的林志南虽已“洗脚上田”,但每天仍会到地里柚林转一圈。目前他的生活与诗歌的交集最多,家里楼房最高层的6楼被布置成书画室,他每天爬三四趟到楼上写诗、练习书法。他还在每层楼的楼梯转角处挂满各个时期诗友们赠送的诗词作品和书法作品,“爬楼时可以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品味精神食粮,一举两得”。

“他爱写诗就由他写去,一个老头子,他开心的事就由他去做,我才懒得管他这么多呢。”对于林志南痴迷诗词,老伴这么调侃道。就是在这种诙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下,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林志南和老伴培养出了考上名牌大学的儿子和孙子,他们的家庭也早在数年前从“农民家庭”变成了“诗词之家”。林志南说,他喜欢另一名“农民诗人”作的这首诗——“农田与诗歌,并没有不相通,源于泥土的诗歌更芬芳。”

(记者 谭伟玲 刘赛)

新闻推荐

容县 民生实事件件暖民心

本报容县讯(记者/邓盛龙通讯员/赵胜松)“教学楼建好了,我们师生上课的环境更好了。”11月30日,容县高中教师李武光说。容县高...

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