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顶良村: 700年古村落 绽放新活力
青山秀水环绕的顶良村。
古色古韵的李氏宗祠。(谢德桐 摄)
“青山叠翠环相抱,秀水如碧绕村流。黛瓦白墙旧韵好,大美顶良似画貌。”这首广泛流传于容县罗江镇民间的诗,写活了顶良村的秀丽风光,唱响了乡村振兴的和谐韵律。从容县县城出发,沿着平容二级路驱车到罗江镇,从一个不起眼的入口右转再往里走十分钟,经过一座小桥,就来到了2018年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的顶良村。
村落文化底蕴深厚
雨后的小村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沿着村中的青石小道,漫步在青砖绿瓦的小巷之间,细细品味着顶良村的独特古香古味,感受到村落里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
顶良村形成村落的历史,由于没有明文记载,已经无法考究。该村地处平原,发源于石剑河顶的泗罗河绕村而过。沿着河流寻访时,一位村里的老人向我们介绍了顶良村的历史。“传闻我们李姓先祖就是因为看见这条河曲折蜿蜒,婉若游龙,认定这是一块宝地,最终决定定居于此。”年近古稀的李大爷说,“老祖宗们披荆斩棘,筑沟渠、挖深井、开道路、造房屋,繁衍子孙,开枝散叶,渐渐形成了村落。”如今,顶良村80%以上的村民都姓李。
相传,元朝末年,李氏祖先李元启从梧州迁居至此,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数百年来,李氏后裔苦心经营,顶良村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着善良的村民,孕育出无数名人墨客,历代涌现了许多忠臣良将。在明朝,有官至布政司吏的李国民;在清朝,有廪生李天举、监生李文甫;在民国,有广西农协主席李式群;到新中国,有玉林县委副书记李子英、商业巨子李汉光……此外,该村有自己的醒狮队,村里每逢热闹喜事,舞狮必不可少,狮艺文化相当浓厚。“特别是每年九月重阳祭祖,锣鼓喧天,金狮起舞,腾挪飞跃,威武有力,动作刚劲,神态多变,那一个热闹呦……”顶良村支书李兆瑜介绍起本村的狮艺文化时口若悬河、眉飞色舞。
古色古韵李氏宗祠
一河两岸,数个自然屯错落分布,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互毗邻,朝向多依河而定。最显眼的是位于村中央的中国古代传统的三进四合院“李氏宗祠”,古色古韵,极具乡土风情。村里流传,明代,李氏祖先李元启的第六代裔孙李国民官拜布政司吏,是当时李氏迁居该村后官位最高的后裔。为了纪念他,族人建造了这座宗祠,因此最早名为“国民祠”。
走到祠堂门口,一副烫金对联映入眼帘,左刻“国家基础”,右书“民族渊源”,笔走龙蛇,孔武有力,彰显了李氏的家国情怀,意境深远。迈上台阶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天井。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中,天井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深厚的寓意,一来使高墙大院内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二来可以营造“四水归堂”“藏风纳气”的格局,一遇雨天,东西南北四面的雨水通过屋顶坡面的小青瓦流入家中天井,意味着肥水不外流,象征着财气汇集一堂中。
天井左右两侧,均有通往正厅的走廊。大门门楣和瓦顶之下的墙面上都刻着彩色壁画,内容有牧童放牛、短笛吹箫、翠竹茂林、田园风光等,不一而足,题材多样,笔法精美,虽因时代久远稍有模糊,更显岁月悠长。据悉,容县罗江镇党委、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已经邀请了文物修复专家,准备启动壁画修复工作。
走廊尽头,中厅前方,两根5米多高的石柱静静矗立,几百年来坚定地支撑着这座大屋,正如顶良村村名里“顶天立地、忠厚纯良”的寓意。柱子表面精致的纹龙雕刻,宏伟神气。中厅是族人举行宴会、聚会和议事交流的主要场所。
再往里走,便是后堂。水流千里,皆出一源;树高千尺,发自一根。容县人每逢重阳,都要举行祭拜祖先的传统仪式,已成为本地习俗。每年九月,四面八方的李氏族人都要放下工作,奔赴回乡,团聚在祠堂内,舞狮舞龙,鸣炮焚香,诚心拜祭先祖。中厅祠联书“木本水源到此应知自出,春尝秋祭当展切思以诚”,正是昭示族人要溯本追源、感念祖德、不忘福泽、勤奋努力。
纵观整座建筑,墨瓦青砖、壁画精美、雕刻雄伟、楹联厚重、结构精致,蕴含着浓浓的中国传统四合院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岭南风土人情,表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和精湛技艺。在顶良村,类似的大屋共有三座,建成时期跨越明清两代,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现存古宗祠、古建筑20多处。正是因为顶良村独特的村落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荣誉实至名归。
传统村落再现新活力
源远流长的泗罗河水,错落有致的村落民居,浓重厚实的文化底蕴,顶良村让人闻而趋之,游而爱之。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该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村道干净整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文化底蕴不断加深,文化广场上不时可见一头“金狮”伴随着锣鼓声灵动起舞,那是村里在传习舞狮技艺,传统村落迸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闻推荐
容县柚农喜收沙田柚。本报讯(记者陆小青通讯员何波黄琼)“沙田柚是容县最出名的农特产品,有‘贡果’的美誉。我们村非常看...
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容县这个家。